欢迎访问《微生物与感染》官方网站,今天是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龚亚婷,曹宇,吴淑燕,黄瑞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2): 106-114.
    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捕获并杀伤病原体。NET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维持机体稳态,另一方面NET过量或清除不及时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细菌诱导和抵御NET的机制不尽相同,本文就NET的生成和释放及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综述
    章鹏程,张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5): 312-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5.00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仅仅具有适宜温度、湿度的舒适性空气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健康清洁的空气质量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气溶胶传播作为感染途径之一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空气净化消毒技术对于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扩散传播具有切实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多种物理类及化学类空气净化消毒技术进行详细的归纳介绍,分析这些技术在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未来理想的空气净化消毒技术应当具备的特点。
  • 综述
    孙健1,2,张继明1,3,4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6): 386-3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6.007
    摘要 (131) PDF全文 (1369)   可视化   收藏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一群表型异常、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髓系来源细胞。在进展期肿瘤、败血症、慢性感染等病理环境中,MDSCs大量扩增并通过多种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和迁移,MDSCs的数量与疾病进程和患者转归密切相关。通过单细胞测序、质谱流式等新技术,研究人员发现MDSCs和正常髓系细胞在表型标记分子、基因表达、能量代谢和调控通路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肿瘤领域,MDSCs靶向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MDSCs研究里程碑为起点,以MDSCs靶向治疗机制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为重点,对MDSCs新近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综述
    柏银兰,路延之,宁唤唤,徐志凯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4): 259-2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4.007
    摘要 (134) PDF全文 (1318)   可视化   收藏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是目前唯一获准使用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除结核分枝杆菌外,BCG对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非同源病原体感染也具有非特异性的保护作用,还可用于一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其机制研究表明与训练免疫有关。BCG诱导的训练免疫机制包括引起宿主天然免疫细胞代谢改变、表观遗传重编程及其对再刺激增强的免疫应答。BCG诱导的训练免疫具有抗多种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且与2019冠状病毒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可能会削弱新发病原体在未来大流行中的影响。
  • 综述
    蔡慧君,汤正好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2): 110-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2.007
    摘要 (180) PDF全文 (1253)   可视化   收藏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是近年来检出率不断升高的一种临床常见耐药菌,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RE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和 苯唑西林酶(oxacillinase,OXA),少数是由于细菌外膜蛋白改变以及外排泵高表达。临床上最常见的CRE是肺炎克雷伯菌,最常暴发CRE感染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感染高危因素包括接触医疗机构、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史。由于缺乏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目前在治疗CRE感染的高危患者时多采用多药联合的经验性治疗措施,一些经典药物如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磷霉素等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新药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也投入使用并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就近年来CRE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药物进行综述。
  • 综述
    廖俏云 归崎峰
    微生物与感染.
    口腔微生态和肠道微生态是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近年来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期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两者在健康状态下的交互作用及在疾病状态下的交互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 综述
    陈生林1*,肖蔓2 *,李赵忠3,徐志凯1,韩起1,冯东方1,邓雁1,殷作明1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1): 46-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1.00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引起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在人群中广泛持久传播,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目前,针对COVID-19的治疗尚无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病毒为实现寄生感染,通常先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而内化入胞。因此,SARS-CoV-2受体决定着病毒的感染特性和宿主范围,对其进行研究和解析是战胜SARS-CoV-2感染的一个关键手段。SARS-CoV-2受体的发现和鉴定,将为COVID-19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SARS-CoV-2入侵受体及黏附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葛燕梅,童华诚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72-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06
    摘要 (118) PDF全文 (1170)   可视化   收藏
    克氏棒杆菌是棒杆菌属的一员,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具有亲脂性(需要脂质)的特点。克氏棒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几乎均来自女性患者,且主要分离自乳腺脓肿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患者的病变乳房组织样本,但其在乳腺病理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对克氏棒杆菌与GM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朱坤,林可,张昊澄,艾静文,张文宏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70-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8
    摘要 (101) PDF全文 (1164)   可视化   收藏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尽管病史、症状体征、常规检测、影像学,以及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等对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仍然受到技术、检测试剂、样本类型、检测时间窗口等因素的限制,且须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仍有40%~60%的患者难以明确病因,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开展针对性适当治疗的基石。60%~80%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首次就诊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而基层医院因技术条件所限,确诊率低于20%,因此制定规范化的病因学诊断路径,实行分级诊断策略尤为必要。在基层医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基本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诊断方向;根据疑似病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原体初筛;在PCR结果阴性或不可行时,考虑应用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非靶向广覆盖技术;建立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及临床诊疗网络以提高确诊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将更准确。
  • 综述
    张荔1、谢黎1、李昕玥1、丁佳2、邓强1,3、吴健1,4,5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98-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10
    摘要 (119) PDF全文 (1130)   可视化   收藏
    近期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病例在全球多发,自苏格兰首次病例报道至今,已有33个国家通报了至少650例散发病例,相互间缺乏流行病学联系。患儿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表现初步推论,该疾患可能由感染所致。所有病例均排除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实验室检测发现半数以上患儿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阳性,部分鉴定为HAdV-41型,提示腺病毒与此疾患发病存在关联性。主流病因推测并提出腺病毒基因重组、辅助因素诱导病毒嗜性改变假说,尤其是超抗原假说引发了广泛热议,即HAdV-41感染诱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超抗原介导中毒性休克及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最终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分析、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诊疗规范、现行病例隔离管理及预防消毒措施等方面对本疾患相关信息进行更新,以期总结对本病发病机制及诊疗的最新认识。
  • 综述
    秦珍珍,栗凤霞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78-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07
    摘要 (142) PDF全文 (1125)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目前,采用益生菌治疗疾病已成为国际热点,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 muciniphila)作为人类肠道黏液层中的常见定植菌,逐渐被认为是二代益生菌中有前途的候选者。本文综述了A. muciniphila对慢性疾病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综述
    曹宇1, 2,龚亚婷1,吴淑燕1,黄瑞1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58-3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6
    含热蛋白结构域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6(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NLRP 6)是宿主固有免疫重要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之一,参与机体感染、炎症、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调节。它可通过感知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及其产物,如革兰氏阳性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和病毒双链RNA,调节机体抗感染免疫效应,减弱或增强宿主的抵抗力,从而影响感染的转归。本文就NLRP 6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抗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作综述。
  • 综述
    吴显伟 田丽 胡转楠 周伟 邱磊 张顺先 张少言 鹿振辉
    微生物与感染.
    摘要 (143) PDF全文 (1041)   可视化   收藏
    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现有的抗真菌药物匮乏并且新药研发相对缓慢,目前迫切需要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副作用低等特点,是抗真菌药物开发的来源之一。大量研究已证明,植物和中药中分离的许多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并且抗真菌的机制多种多样。本综述讨论了天然产物抗真菌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调查了具有潜在抗真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并对新型抗真菌候选药物的开发提出了展望。
  • 综述
    徐水宝,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2): 123-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2.009
    摘要 (157) PDF全文 (1023)   可视化   收藏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感染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先天性CMV感染可继发于母体原发性感染或非原发性感染。高达40%~50%的感染新生儿是在妊娠早期原发感染, 之后出现长期后遗症,主要包括先天性CMV感染相关听力损伤和神经后遗症。血清学检查对于确定原发性CMV感染至关重要。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要警惕先天性CMV感染的可能性,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CMV相关脑异常。羊膜穿刺术是诊断胎儿CMV感染的金标准。加强育龄妇女及孕妇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减少CM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是目前预防先天性CMV感染的主要措施。更昔洛韦及缬更昔洛韦是目前治疗CMV感染最有效的药物。高免疫球蛋白及CMV疫苗预防先天性 CMV 感染的作用尚无明确结论。
  • 综述
    李雪1,2,*,许文2,*,陈威巍2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64-3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7
    摘要 (111) PDF全文 (1022)   可视化   收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近年发现的新病毒。该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以高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死亡率5%~30%。目前尚无验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SFTSV感染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B淋巴细胞是该病毒感染的重要靶细胞之一,但SFTSV感染对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SFTSV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促进SFTSV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为深入认识SFTSV感染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开发相关诊疗技术提供基础。
  • 综述
    胡高维1,陈明亮2,蔡霞1,瞿涤1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2): 118-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2.008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布鲁菌入侵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易被忽视。该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阻碍正常国际贸易,还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布鲁菌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黏膜破损处等途径传播至人。人群对布鲁菌的易感性无年龄和性别差异,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从事布鲁氏菌研究的实验室操作人员有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风险,但可通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布鲁菌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必须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防止疾病慢性化。本文对布鲁菌病的生物安全及其防控原则进行介绍。
  • 论著
    尚伟1,蔡丽娜2,代稳1,孙振威1,陈北方1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31-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2
    本研究旨在分析某医院两年来引起医院感染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耐药类型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其在临床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医院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面的参考价值。分析2020—2021年度从本院医院感染患者体内分离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占49.7%(69/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占41.0%(57/139),产β-内酰胺酶(BETA-LACT)菌株占72.7%(101/139),克林霉素诱导型(INDUC-CLI)耐药菌株占15.1%(21/139)。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和伤口感染部位(36.0%和48.9%),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达100%,对利奈唑胺和氯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9.28%和93.85%。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的OR值为3.184,P<0.05。本研究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从伤口部位样本分离,临床多重耐药细菌占比较高,多数为耐甲氧西林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侵入性操作是耐药S. aureu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综述
    王环茹1, 滕峥1, 石琦2, 张曦1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6): 395-4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6.008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是一种在人类中最为常见的海绵状脑病,其致病因子为朊病毒。由于该病的致死率为100%,且具有传播风险,CJD的早期诊断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一般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来进行CJD的鉴别诊断。本文主要围绕现有的CJD实验室检测技术展开综述,包括朊病毒的直接与间接检测、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疾病相关基因PRNP的检测与分析等,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和规范CJD的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与技术依据。
  • 综述
    何娟娟,王小莲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1): 55-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1.007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作为全球流行性、慢性传染病结核病的病原体,其致病机制、耐药性与其特异性细胞壁成分密切相关,尤其是脂质成分,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海藻糖二霉菌酸酯、酚糖脂等糖脂类。因此,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成分的相关研究对结核病的诊断、防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部分脂质成分的生物学活性作一综述,以期为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孙志平1,瞿涤1,2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4): 239-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4.005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席卷全球,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物体导致感染的风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SARS-CoV-2在环境中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SARS-CoV-2不同变异毒株的环境稳定性研究发现,在室温和常规湿度条件下,不同毒株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均与病毒滴度有关,低滴度(<104.0TCID50)病毒可在不同材料表面存活1~3 d,高滴度(>105.0TCID50)病毒可存活3~7 d。各种毒株在低温条件下均更加稳定。此外,研究未发现不同毒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醇基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表面活性剂等均能有效灭活SARS-CoV-2的不同变异株。当面临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及时对环境表面进行消毒灭菌,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 病例分析
    闵彦1,武静1,李继霞1,公衍文2,胡成进1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6): 374-3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6.005
    本实验室在1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培养标本中,发现了1种膜状生长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鉴定该细菌,没有得到阳性结果。分别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和 16S 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测序的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肢体凯斯特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回顾国外文献仅有少量病例报道,该菌可能为条件致病菌,可在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以及经皮造瘘患者的尿液中分离,还可引起菌血症并参与慢性耳炎的发生发展。国内文献对肢体凯斯特菌的分离研究罕见报道。本实验室将此病例及该菌的基本特性报道如下,以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其的认识和重视。
  • 综述
    周嘉炜1,王嘉琪2,丁洋1,朱少帅1,冯俞琪1,任浩2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56-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04
    黄热病(yellow fever,YF)是一种经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西部、南美洲等热带地区,临床症状包括高热、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等。黄热病的病原体为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目前,YF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接种YF-17D减毒活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尽管YF-17D已被全球认可,但是疫苗接种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对近年黄热病的流行情况、疫苗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 综述
    纪凌云1, 2,吴晶3,周旸3,吴文娟1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4): 251-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4.009
    人类阴道微生物组(vaginal microbiome,VMB)在维持人体健康和微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器官的微生物组相比,VMB表现出低多样性。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证实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高度相关。阴道微生物与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存在相关性,一方面乳杆菌可降低宫颈细胞的通透性,减少炎症反应,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而非乳杆菌主导的高多样性阴道菌群可表达与宫颈细胞黏附及毒性相关的基因,损伤宫颈及上皮细胞,引起HPV感染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另一方面,HPV 相关E7癌蛋白可通过NF-β-κB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防御肽的分泌,从而抑制乳杆菌生长,导致阴道pH值升高和阴道致病菌的生长,引起VMB的结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VMB、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及病因,旨在寻找VMB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 论著
    石慧春1,焦凡珂2,3,徐巍2,3,陈永康2,3,陆路2,3,邹鹏1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1): 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1.00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所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该病毒仍然在广泛传播,针对SARS-CoV-2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有限,因此寻找广谱中和抗体阻断SARS-CoV-2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成功表达并纯化了3株靶向SARS-CoV-2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的人鼠嵌合抗体,并且检测了这几株抗体对多种SARS-CoV-2假病毒和活病毒的中和活性。本研究表明这3株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SARS-CoV-2野生型假病毒,IC50分别为0.03 μg/mL、0.06 μg/mL、0.03 μg/mL。此外,这3株抗体对Alpha株假病毒、Delta株假病毒和Lambda株假病毒也具有广谱中和活性,并可以抑制SARS-CoV-2 Delta株活病毒的复制。机制研究表明,这些抗体可以阻断SARS-CoV-2的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融合,且RBD上的K417、E484和N501位点可能是其与这3株抗体结合的关键位点。
  • 病例分析
    熊丽娟1,郭建2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2): 97-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2.005
    本文报道了空肠弯曲杆菌血流感染1例,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与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采用常规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测序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技术,对从1位老年女性血液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此分离菌株为空肠弯曲杆菌,其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对红霉素敏感。采用PCR检测出空肠弯曲杆菌的3种耐药基因gyrAgyrBtex(O),可能与其药敏试验结果相关。
  • 论著
    魏莹,刘颖,刘薇,郭宇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2): 65-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2.001
    本研究旨在了解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taphylococcus 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ASCV)的毒力、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型别,为探讨其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收集从19例PJI患者关节液中分离出的SASC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数据库比对,以了解其毒力相关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菌株型别,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9株SASCV中,有8株与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生长。对全部27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长度为 2 696 437~3 011 803 bp,G+C 含量为(32.8±0.05)%。共检出23种毒力相关基因:其中14种黏附素相关基因的检出率较高,为21.1%~100.0%;4种与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检出率为36.8%~68.4%;5种溶血及杀白细胞素基因也有检出。耐药基因检出12种:blaZ检出率为78.9%(15/19);mecA检出率为31.6%(6/19);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也有不同比例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基因的检出数量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LST分析结果显示,19株SASCV共分10个型别。8组表型混合生长的菌株中,2组SCV与正常表型菌株分属不同型别,且毒力及耐药基因差异较大,其余6组为同一型别。本研究还发现,PJI中SASCV的生物膜相关黏附素基因检出率高,耐药基因中mecA检出率较高,MLST以ST59最多,其次为ST398和ST25。SCV与正常表型菌株混合生长时可分属不同型别。
  • 病例分析
    王群,张丽,吴卫星,谢争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46-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4
    本研究旨在分析肿瘤患者血流感染哈特草螺菌的鉴定及药敏特点,同时对相关菌株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将1例肺腺癌患者放疗后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同时采用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分子测序技术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分析,并参照其他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药敏实验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血平板上呈乳白色、胶状、凸起、无溶血菌落。VITEK MS质谱仪和分子测序技术将此菌株均鉴定为哈特草螺菌(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 huttiense),VITEK 2 Compact将其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氨曲南中介,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均敏感。本研究报告了哈特草螺菌的生物学特征和病例的诊疗过程,强调了多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在罕见菌鉴定中的重要性。
  • 论著
    王虹1,施美芳2,杨浩1,邬永琳1,肖振明1,谯鹏1,屈一帆1,荣星喻1,赵超1,3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29-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01
    本研究旨在建立对肠道主要共生菌的快速定量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并参考相关研究,设计针对总肠道菌群的通用引物和探针,以及针对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肠杆菌科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引物设计工具(Primer-BLAST) 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以验证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各目标菌属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qPCR检测的标准模板,选择标准模板进行重复性实验,并计算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粪便标本进行3类细菌的检测,并初步分析这些菌群与增龄的关系。结果显示,引物和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各目的细菌标准曲线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菌群或各目标菌属的线性范围分别为:总菌群2.9×103~2.9×1012copies/μL、双歧杆菌3.1×102~3.1×109 copies/μL、肠球菌5.9×102~5.9×109 copies/μL、肠杆菌6.3×102~6.3×109 copies/μL,决定系数R2≥ 0.995;检测的最低拷贝数为总菌群7.5×102 copies/μL、双歧杆菌 46 copies/μL、肠球菌 37 copies/μL、肠杆菌 51 copies/μL;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在1.32%以下,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不同年龄段临床粪便标本检测的结果显示,肠球菌和肠杆菌含量随增龄呈增长趋势,且老年组含量显著高于青年组,但在高龄老年人中未发现肠球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含量随增龄减少,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在高龄老年人中也未观察到双歧杆菌显著减少。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供临床推广的菌群绝对定量方法,能够同时检测3类细菌和菌群总量,对于菌群定量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 综述
    周飞,赵恒,樊雪雁,董晨明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5): 290-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5.005
    脓毒症已成为入住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ICU)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脓毒症尚无特效性治疗办法。针对脓毒症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免疫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共生体,研究显示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宿主的免疫状态,但确切机制尚无统一报道。基于肠道菌群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产物的角度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脓毒症免疫调节中的机制,指出肠道菌群一方面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另一方面,脓毒症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也将导致菌群产物的改变,从而丧失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作用,这可能是促进脓毒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基于肠道菌群的生物疗法,或许有望成为脓毒症常规治疗外的重要补充。
  • 综述
    杨逸1,刘洋名1,魏亚鹿1,张正越1,秦金红2,蔡慕枫2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2): 94-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2.005
    外膜囊泡是革兰阴性菌分泌的一种球形纳米颗粒,由外膜及其所含成分组成,是细菌在外界压力条件下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特殊结构。外界压力如抗生素、缺氧等可触发细菌释放外膜囊泡,甚至在正常生长周期中,一些革兰阴性菌也会释放囊泡。外膜囊泡与细菌的多种生理过程相关,如应激反应、毒素传递、致病、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基因水平转移及维持微生物群稳态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当人体微生物群处于低剂量抗生素环境时,细菌会大量分泌外膜囊泡。在肠道中,外膜囊泡释放后会通过多种机制刺激肠道而引发多种炎症。本文综述了外膜囊泡的产生、结构及生理作用,提出抗生素治疗不但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而导致菌群失调,还会诱导细菌产生大量外膜囊泡而引发慢性炎症。噬菌体治疗不破坏正常菌群,特异性杀灭细菌时也不引起外膜囊泡的产生,因此开发使用噬菌体靶向治疗细菌感染将大大减少不良反应。
  • 病例分析
    王崇圳1,魏昊东2,朱雄1,王立程1,李欢1,符晓莹1,黎元莉1,陈东科1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6): 380-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6.006
    本文报告1例可可毛色二孢致角膜溃疡。患者男,54岁,右眼发红,疼痛加重3天。眼科检查见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全层灰白色浑浊,呈地图状,面不平,前房下方可见淡白色沉积,余眼内情况窥不清。取角膜刮取物标本进行真菌荧光染色镜检和培养,对培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用E-test法进行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真菌荧光染色后,镜下可见有隔菌丝。培养14 d有分生孢子座产生,分生孢子位于分生孢子座里。对培养出的丝状真菌进行基因测序,测序后确定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L. theobromae),临床诊断为可可毛色二孢引起的角膜溃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L. theobromae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相对敏感。给予局部药物治疗,氟康唑滴眼液q2h滴右眼,同时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4 g qd静脉滴注。患者治疗5 d未见好转,要求出院。
  • 论著
    石书娟,刘秀雯,翁轶玮,党娟娟,李泽宇,张盈,黄新祥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1): 2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1.003
    为探索伤寒沙门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6 secretion system, T6SS)对SopE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法构建携带sopE∷3×Flag的伤寒沙门菌野生株(WT-pBAD33)、T6SS功能分子缺陷株(ΔsciG-pBAD33)和回补株(C-ΔsciG),用构建成功的菌株感染巨噬细胞THP-1并在模拟巨噬细胞内环境(LPM培养基、微需氧)下培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 WB)试验探索T6SS对SopE表达的影响,采用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来进一步验证sopE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水平,Ni柱纯化T6SS功能蛋白SciG,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研究SciG蛋白对sopE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ΔsciG-pBAD33中SopE表达水平较于WT-pBAD33明显降低;SciG蛋白不能直接与sopE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本研究结果表明,伤寒沙门菌T6SS影响了SopE的表达,但是其功能蛋白SciG不能直接调控sopE基因的表达。
  • 论著
    吉潘阿呷木 周太光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2): 8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2.003
    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变迁及药敏试验结果,来帮助儿科医师更好地管理儿童UTI。通过收集2014年1月—2021年12月591例UTI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年龄组,男女发病率、临床症状、合并疾病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2014—2017年度和2018—2021年度病原菌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下降,产酶菌株有更高的耐药率,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下降。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均高于50%,而对达托霉素、呋喃妥因等的敏感率高于60%。本研究表明,儿童UTI的男女发病率、临床症状、合并的疾病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近年来,革兰氏阴性菌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有所下降。产酶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
  • 论著
    金程萌,白露,李雨檬,王倩瑜,李建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21-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1
    在急性或慢性等不同感染情况下B淋巴细胞应答规律各异。本研究旨在构建重组Armstrong株和重组Clone13株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以诱导针对WE株糖蛋白(glycoprotein, GP)特异的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 BCR)转基因细胞KL25HL B细胞应答,从而为比较急慢性感染过程中宿主B细胞的免疫应答差异建立实验模型。首先,通过共转染细胞,使之转录LCMV基因组片段并表达病毒蛋白,成功拯救出重组LCMV-Armstrong(recombinant LCMV-Armstrong,rARM)和重组LCMV-Clone13(recombinant LCMV-Clone13,rCL13)。测序分析表明,这2种重组病毒的GP序列被成功替换为LCMV-WE株的GP序列,并证实它们在感染细胞后具备蚀斑形成能力。随后,本研究使用rARM及rCL13感染野生型C56BL/6J小鼠。结果表明,这2种重组病毒保留了野生LCMV-Armstrong(wild type LCMV-Armstrong, wtARM)或野生LCMV-Clone13(wild type LCMV-Clone13, wtCL13)株等所具备的急性或慢性感染特性。具体而言,在rARM和rCL13建立感染后,rARM将在1周内被宿主免疫系统快速清除,而rCL13可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超过2个月。最后,用不同LCMV感染过继转移了KL25HL B细胞的野生型小鼠。结果显示,与wtARM或wtCL13相比,感染rARM或rCL13后可明显诱导特异性B细胞发生激活、增殖等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构建的rARM及rCL13在感染小鼠并过继KL25HL B细胞后,可作为急慢性感染中B淋巴细胞应答规律比较研究的有力工具,对于深入理解体液免疫应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朱园飞,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88-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09
    猴痘(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西部地区。猴痘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类动物,主要在动物中流行,人接触感染动物后可被传染。猴痘的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发热、皮疹等),但症状较轻。天花疫苗接种可提供预防猴痘的免疫保护力。然而,因全球天花被消灭而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猴痘成为最可能威胁人类的正痘病毒性疾病。近期,其散发病例在欧洲多地出现。2022年5月7日英国报道了猴痘疫情。随后,欧洲报道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超过100例。猴痘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感染动物、与患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2022年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此次猴痘疫情召开了紧急会议,旨在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做好防范应对准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国卫生部门报告了相关疫情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截至2022年5月28日我国尚无输入性猴痘报道,但因国际交往频繁等仍须提高警惕。本文介绍了猴痘流行现状及有关防控信息,以供借鉴。
  • 论著
    孙峰1, 张忆琳1, 李杨1, 张昊澄1, 刘其会1, 艾静文1, 王森1, 崔书正2,史留斌2,薛愉2,龙丰2,马可2,钦伦秀2,张继明1,张文宏1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4): 209-2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4.001
    本研究旨在探究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对老年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结局和预后的保护作用。回顾性纳入2022年3月20日—2022年5月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收治的60岁以上奥密克戎感染者1 029例,其中未接种疫苗的患者643例,接种疫苗的患者386例。比较两组样本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接种疫苗对老年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在年龄分层、BMI、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比例、合并基础疾病数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肌酐、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等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接种疫苗样本组发生影像学肺炎(51.6% vs 26.2%)、接受呼吸支持(包括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通气)(40.7% vs 13.5%)、有创通气或死亡(6.2% vs 0.7%)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接种疫苗能促进老年患者核酸转阴[aHR=1.594,95%CI (1.259, 2.017)],降低影像学肺炎[aOR=0.501,95%CI (0.370, 0.678)]、呼吸支持[aOR=0.336,95%CI (0.232, 0.487)]、有创通气或死亡[aOR: 0.190,95%CI (0.052, 0.687)]发生的风险。本研究通过临床数据证实,接种新冠疫苗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具有保护作用。
  • 病例分析
    赵醒醒 蔡燕 李丽利 高楚楚 冯宗太
    微生物与感染.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约翰逊不动杆菌(Acinetobocter johnsonii)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探讨新生儿约翰逊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新生儿约翰逊不动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详细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胎龄分别为26+5周和34周,出生体重1050 g和1800 g,分别在生后第21天和第23天发生败血症,血培养证实为约翰逊不动杆菌,经抗感染、呼吸支持等治疗后分别住院40天和36天顺利出院。结论:约翰逊不动杆菌是一种少见人类感染病原体,确诊依靠血培养,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有助于约翰逊不动杆菌鉴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尽量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及MIC值、患儿本身的生理状态进行。
  • 论著
    刘敏雪,梁嘉慧,黄丽英,岑贞娇,王双杰,颜程岚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6): 366-3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6.004
    本研究旨在探讨南宁地区儿童耳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患儿的基本资料,统计培养分离的细菌和真菌构成比,并分析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送检耳分泌物样本918份,623例(67.86%)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仅检出细菌的有438例(70.30%),仅检出真菌为164例(26.32%),检出细菌合并真菌为21例(3.37%)。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念珠菌以近平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丝状真菌以黄曲霉和黑曲霉为主。药敏试验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较为敏感,而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大环内酯类、二代头孢的耐药率较高。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均较为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氧氟沙星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二代头孢部分耐药。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近平滑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敏感;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全敏感,对三唑类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本研究证实:南宁地区儿童耳炎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感染以近平滑念珠菌和黄曲霉为主。临床医生在治疗南宁地区儿童耳炎时,细菌性耳炎可经验性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真菌性耳炎可经验性使用伏立康唑治疗。
  • 病例分析
    王群,张晓煜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6): 353-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6.005
    本文报道了国内罕见的由长奈瑟菌引起的胸腔感染病例。分离菌株的鉴定分析采用MALDI TOF Vitek MS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分子测序技术;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E-Test法,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对脑膜炎奈瑟菌的要求进行折点判读。同时分析长奈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感染病例的诊疗过程,从而提高临床微生物人员对罕见病原菌的重视,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论著
    郭静,陈宏,宋炜,齐唐凯,刘莉,张仁芳,王珍燕,汤阳,陈军,孙建军,徐水宝,杨君洋,王江蓉,沈银忠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3): 148-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2.03.003
    为探讨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Xpert MTB/RIF)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收治的801例HIV/AIDS合并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801例患者中,657例进行了Xpert MTB/RIF、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test,T-SPOT.TB)、抗酸染色涂片镜检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等检测。以液体培养及菌型鉴定结果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确诊结核病92例,Xpert MTB/RIF、T-SPOT.TB、抗酸染色涂片镜检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72.8%、55.4%和69.6%,特异度分别为96.8%、90.3%和84.4%,与“金标准”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19 (P<0.01)、0.430(P<0.01)和0.424(P<0.01)。Xpert MTB/RIF检测502份呼吸道样本,结果显示其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6.0%;在痰涂片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Xpert MTB/RIF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77.4%和35.2%,特异度分别为87.7%和 97.8%。采用Xpert MTB/RIF检测343份肺外标本,结果显示其诊断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和95.2%。以上结果提示,Xpert MTB/RIF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高于肺外结核,因此推荐将其作为HIV/AIDS患者疑似结核病的首选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