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导读与评议(2019年第1期)

 

2019年带着对未来的期许纷至沓来。张文宏教授撰写的特约专稿整理了2018年世界乃至中国感染病界的几项重大事件与进展,并进一步梳理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流感仍肆虐全球,急需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随着治疗丙型肝炎的新型药物不断出现,丙型肝炎精准治愈时代来临,我国临床医师将面临如何与国际诊治指南对接的问题;采取疫苗接种策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仍是相关领域的热点,乙型肝炎研究的下一个目标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为了摆脱细菌耐药-新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应关注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作为降低碳青酶烯类耐药的策略在患者预后和抗菌药物选择性方面的地位;针对因抗结核治疗时间长、常伴不良反应等导致的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临床医师在思考如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耐多药/耐利福平结核病治疗指南(2018)以优化我国患者的治疗方案,并缩短疗程;随着二代测序乃至三代测序在感染病领域的快速推进,其在新/未知病原诊断、耐药突变诊断与监测、疾病追踪等方面凸显优势,我们也期待2019年宏基因组测序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能有新的突破;2018年中国发生个别疫苗质量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质疑,可能导致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降低,因此疫苗可预防或消灭的传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2018年生物技术领域最大的争议是我国某基因编辑技术团队在人体中违规进行了胚胎基因编辑以预防艾滋病的试验,受到国家主管部门和全球同行的批评乃至处罚,因此如何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仍不容忽视,希望能在医学伦理范畴内得到有序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黄玉仙团队采用9种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HBV-ACLF)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分析了导致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COSSH-ACLF评分模型预测HBV-ACLF预后的能力较其他评分模型更为准确,血小板计数与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细菌在翻译过程中mRNA受损时会使翻译提前终止,细菌自身会启动核糖体拯救途径。为了探讨分枝杆菌中反式翻译途径的启动及其功能特点,复旦大学张雪莲团队利用耻垢分枝杆菌,以mCherryegfp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反式翻译表达的报告体系。报告基因的动态表达数据显示,当蛋白出现翻译异常时,耻垢分枝杆菌可在蛋白翻译过程中快速启动反式翻译途径,并于40~45h将不成熟的错误蛋白完全水解,为后续分枝杆菌反式翻译途径的功能研究及抗结核药物筛选打下了一定基础。
       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ED,LukED)与细菌毒力的相关性研究受到关注。然而,LukED表达受培养基、生长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进行实验条件的控制将会导致试验数据的偏差及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差。刘庆中团队研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TSB、BHI、YCP、MHB和LB这5种常用培养基中不同生长阶段(对数生长早期、中期、晚期和平台期)lukED转录情况,探讨培养基组分对lukED转录的影响。结果发现,lukE mRNA水平在YCP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晚期时表达最高。以表达量较低的培养基为基础,分别加入表达量最高的培养基的不同成分,结果显示YCP组分中的酵母浸出物、酪蛋白氨基酸及丙酮酸钠均能显著促进lukE转录水平,为后续LukED研究获得足量毒素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口老龄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血流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逐年增加。唐建国团队利用UHPLC-Q-TOF-MS对大鼠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感染模型中的血浆代谢物进行全谱分析,并采用XCMS软件对数据进行峰提取和代谢物鉴定,寻找两组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白念珠菌组与对照组的血浆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初步确认了18个正离子模式鉴定的差异化合物可能为大鼠念珠菌感染的潜在标记。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病毒学研究中的重点,本期有2篇综述分别对甲型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非结构蛋白(NS)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钱渊等综述了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NS1不仅可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亦可与病毒自身表达的多种蛋白相结合,在宿主适应和流感病毒空气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NS1几乎参与了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各阶段,在拮抗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抑制宿主细胞凋亡、调节宿主及自身基因表达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卢洪洲等撰文总结了ISG15在HIV感染中扮演的角色,从ISG15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抗病毒功能及病毒逃逸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探索如何获得以抗HIV感染宿主因子为契机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思路。
      烟曲霉是临床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常因吸入孢子导致肺部感染,在接受化疗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烟曲霉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烟曲霉的致病性与宿主免疫状态尤其是天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王桂芳等就单核细胞在抗烟曲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天然免疫在抗烟曲霉感染尤其是早期进程干预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单核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仅次于中性粒细胞,并间接参与抗感染调节,具有早期抵御和诊断价值。借助于荧光标记、灌流培养、光谱成像、基因敲除等技术,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小鼠体内实验,观察到在烟曲霉孢子入侵早期,单核细胞即启动基因表达,直接杀灭孢子,也可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杀孢子活性间接参与抗感染免疫调节,其中白细胞介素家族可能是关键信号分子。    

[2019-02-27]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向《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的审稿专家(2017―2018年)致谢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 导读与评论(2020年第1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6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5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4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3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2期)
· 导读与评议(2019年第1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6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5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4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3期)
· 导读与评论(2020年第2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2期)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