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6期)

 

鼠疫是1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菌。鼠疫是人兽共患疾病,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为甲类传染病。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鼠、旱獭等)间流行。我国鼠疫病例分布于云南、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四川、广西和贵州等省、自治区。由于鼠疫自然疫源区域不断扩大和人口流动愈加频繁,鼠疫可自边远地区通过公路、火车等途径传播至大城市。世界卫生组织将鼠疫列为近20年来重新流行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我国的鼠疫防治形势依旧严峻,2019年11月北京2例输入性鼠疫病例引起了恐慌。本刊特组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团队撰写了关于鼠疫的3篇特约专稿:(1)“鼠疫的流行病学概述”介绍了鼠疫耶尔森菌的特性,并介绍了全球鼠疫疫区的分布及流行状况(DOI: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03);(2)“鼠疫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鼠疫耶尔森菌的毒力因子(III型分泌系统、Pla蛋白酶等)、侵袭因子、胞内的繁殖和体内的播散等机制的研究进展,揭示鼠疫独特的致病和传播机制(DOI:doi: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02);(3)“鼠疫的防控和抗菌治疗”,鼠疫是危害严重但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做好个人防护,发病后及时就诊,抗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鼠疫病死率。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可作暴露后的预防用药。然而,鼠疫的防控需要根据疫区或非疫区分别对待,才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播散(DOI: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01)。
      疫苗在人类与传染病的长期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疫苗接种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特异性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在疫苗提供有效保护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接种,可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然而,由于数起疫苗负面事件的发生,导致公众对于疫苗接种产生怀疑。本刊就此问题,刊登了“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现状及安全问题探讨”,重点介绍了我国的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以及疫苗接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此外,还讨论了疫苗相关安全事件及其教训(DOI: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10)。
      布鲁氏菌所致的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的人畜共患病。布鲁菌属细菌在核酸水平上非常相似,目前尚可覆盖布鲁菌的全部种和型的分子分型系统,因此噬菌体裂解实验在布鲁菌鉴定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直接影响其宿主特异性和裂解活性,康耀霞等就布鲁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综述(DOI: 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09)。
      蒋良芝等研究了所在医院采取综合性感染控制集束化管理与抗菌药物管理干预措施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循证依据。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疗程的合理率明显改善,且平均住院天数及抗菌药物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明显下降,说明长期连续的综合性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DOI: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05)。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常见的地方性真菌病,多流行于中美洲、北美洲等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剂、高龄、高风险的暴露等。王新宇等报道了一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免疫功能健全,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后期病程进展迅速,骨髓涂片及宏基因测序诊断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予以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及伊曲康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DOI: 10.3969/j.issn.1673-6184.2019.06.007)。    

[2020-02-22]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向《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的审稿专家(2017―2018年)致谢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 导读与评论(2020年第1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6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5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4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3期)
· 导读与评论(2019年第2期)
· 导读与评议(2019年第1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6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5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4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3期)
· 导读与评论(2020年第2期)
· 导读与评议(2018年第2期)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