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 3卷 4期
刊出日期 2008-12-25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讲座
网上快讯
   
重点实验室介绍
2 王明贵
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简介
2008 Vol. 3 (4): 2-02 [摘要] ( 2092 ) [HTML ( )] [PDF 8535KB] ( 2373 )
论著
195 赵静静; 徐胜凤;王虹军; 沈洪波; 王洪海
结核分枝杆菌H37Rv 色氨酸合成酶α亚基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目的 克隆表达色氨酸合成酶α亚基编码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杆菌)H37Rv 基因组为模板, 扩增trpA 基因, 构建pET30a-trpA 重组质粒; 转化重组质粒到大肠埃希菌DH5α并在BL21( DE3) 诱导表达, 纯化可溶性的结核杆菌重组色氨酸合成酶α亚基( His-rMtTrpA)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和质谱分析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Mr) 后, 用圆二色光谱( CD) 分析和同源模建方法检测二级和三级结构。研究不同浓度HisrMtTrpA对β亚基酶活反应的影响。结果 成功克隆了813 bp 的目的基因trpA, 并获得了高纯度的His-rMtTrpA 蛋白。重组蛋白Mr 为33. 151 ×103 ( 含载体蛋白) 。25 ℃时His-rMtTrpA 的二级结构包括31. 8% α 螺旋、31. 8% β 折叠、8. 4% β转角和27. 9%无规则卷曲, 它的三维模型显示为( β/ α) 8 桶状结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在His-rMtTrpA 与MtTrpB 的摩尔比为2. 2时, 色氨酸合成酶α亚基可以最大限度促进β亚基酶活反应。结论 成功得到高纯度的重组目的蛋白His-rMtTrpA, 其功能分析为针对色氨酸合成酶的药物筛选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008 Vol. 3 (4): 195-199 [摘要] ( 3119 ) [HTML ( )] [PDF 750KB] ( 2623 )
200 丁皓; 张雪莲; 张鹭; 王洪海
一种新型抗结核先导化合物S28 对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从化合物库中高通量筛选得到的、可有效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和繁殖的新型活性化合物S28 的作用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 比较分析活性化合物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a 前、后的全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13 个蛋白质斑点表达下调, 对其中6 个改变明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成功测定2 个蛋白质斑点。数据库检索分析确定这2 个差异蛋白点分别为延长因子Tu 和短链脱氢酶, 是参与蛋白质翻译和氧化呼吸、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的重要蛋白。结论 为 进一步深入探索新型抗结核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靶点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
2008 Vol. 3 (4): 200-203 [摘要] ( 3485 ) [HTML ( )] [PDF 1291KB] ( 2763 )
204 钟敏1; 朱重颐2 ; 彭志刚2 ; 张文宏3
三磷酸腺苷发光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技术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三磷酸腺苷( ATP) 与荧光素酶反应测定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杆菌) 释放的ATP 来判断结核杆菌药敏的技术。方法 ATP 生物发光法( 简称ATP 法) 通过裂解液体培养基中的结核杆菌, 释放活菌中的ATP, 加入荧光素酶使之发光以检测结核杆菌的活性。共采用H37Rv 标准株和10 株临床分离菌株, 用ATP 法与BACTEC 3D 法同步平行进行利福平药敏检测, 连续7 d 检测结核杆菌释放的ATP, 观察其生长曲线, 并以此判断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在生长5 ~7 d的培养基中ATP法可以检测到敏感菌释放的ATP, 并且显著高于耐药菌所释放的ATP, 通过与BACTEC 3D 法相比确定其判断药敏的临界值, 检测结果与L-J 法及同步平行的BACTEC 3D 法对照组符合率达100% 。结论 ATP法可用于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的检测, 且因其价格较低, 无放射性元素的存在, 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核杆菌药敏检测技术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2008 Vol. 3 (4): 204-207 [摘要] ( 3245 ) [HTML ( )] [PDF 165KB] ( 2686 )
208 王明珠1 ;史大中1 ;杨爱军2 ;焦志刚1 ;祝秉东1,3 ;张 颖1,3,4
分枝杆菌所致家兔皮肤液化病理模型研究
目的 建立卡介苗( BCG) 、H37Ra 和耻垢分枝杆菌感染的新西兰兔皮肤模型, 为肺结核干酪样坏死和继而发生的液化提供研究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皮内分别注射BCG、H37Ra 和耻垢分枝杆菌的5 ×106CFU、5 ×104CFU、5 ×102CFU/ml 菌液, 6 周后在病灶周围再次以相同剂量皮内注射,14 d 后病变明显时取材, 制作切片, 行HE 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新西兰兔分别经皮内接种BCG、H37Ra 或耻垢分枝杆菌后, 高剂量组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脓肿液化、破溃等改变。再次免疫可观察到郭霍现象。引起病变的严重程度依次为BCG 强于H37Ra, 后者又强于耻垢分枝杆菌。显微改变可具典型的结核结节样病灶。皮肤模型处取材, 行细菌抗酸染色, 结果阳性。BCG 中、低剂量组再次免疫可诱导小结节样病变, 但不发生液化溃疡, 其余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没有观察到明显改变。结论 BCG、H37Ra 和耻垢分枝杆菌均可引起皮肤干酪样坏死和液化,病理损伤与感染细菌剂量密切相关, 5 ×106CFU/ml 浓度的分枝杆菌可有效诱导液化和坏死, 其中BCG 引起的病理改变最明显。
2008 Vol. 3 (4): 208-211 [摘要] ( 3414 ) [HTML ( )] [PDF 1192KB] ( 3010 )
212 卢水华1;席秀红1;王婷萍2;沈 勇1;吴文娟1;冯艳玲1;朱召芹1
肺结核残留空洞的诊断再评价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治愈后残留空洞的诊断再评价。方法 2003 年1 月- 2007 年6 月, 67 例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在完成短程化疗后痰菌阴转, 达到临床治愈, 但X 线胸片检查仍残留空洞,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经皮肺穿刺活检( PLB) , 对肺结核合并疾病的诊断进行再评价。结果 67 例患者均进行BAL, 证实结核分枝杆菌阴性, 经知情并同意后, 其中的59 例患者进行PLB 62 例次, 发现肺癌2 例次( 鳞癌1 例次、腺癌1 例次) , 真菌感染5 例次( 曲霉感染2例次、隐球菌感染2 例次、白假丝酵母感染1 例次) , 结核分枝杆菌阳性5 例次, 细菌培养阳性3 例次(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 例次) 。结论 即使在肺结核诊断成立并且治疗有效, 对肺结核合并疾病的诊断仍应受到高度重视,临床治愈后若残留空洞, 仍有必要对诊断进行评价, 以免延误肺结核合并的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必要时需进行BAL 或PLB 明确诊断。
2008 Vol. 3 (4): 212-214 [摘要] ( 3313 ) [HTML ( )] [PDF 79KB] ( 2851 )
215 陈超1 ;徐鹏1 ;李静1 ;武洁1 ;高谦2 ;梅建1
城市生活饮用水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调查
目的 调查上海市生活饮用水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状况及主要菌种分布。方法 应用过滤法收集细菌, 并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 通过16S rRNA 测序鉴定菌种。结果 上海市生活饮用水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为16. 7% , 其中自来水厂原水、出厂水和居民生活饮用终端水的检出率分别为60% 、25% 和10. 3% 。分离鉴定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为戈登分枝杆菌及偶发分枝杆菌, 分别占90% 及10% 。结论 在上海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系统中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 因此, 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2008 Vol. 3 (4): 215-218 [摘要] ( 3218 ) [HTML ( )] [PDF 78KB] ( 2901 )
219 王珍燕1,3 ; 江雪艳1 ; 张云智1 ; 卢洪洲1,2,3
艾滋病患者APOBEC3G 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
目的 建立艾滋病( AIDS) 患者载脂蛋白B mRNA 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 APOBEC3G) 的真核表达体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技术从AIDS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获取APOBEC3G 基因编码区, 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 测序验证正确后再将其转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 中, 然后将重组质粒pEGFP-N1-A3G 转染HEK293T细胞, 分别用RT-PCR 法和蛋白印迹法( Western 印迹法) 验证APOBEC3G 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从AIDS 患者体内克隆的APOBEC3G 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 154 bp, 测序结果与GenBank 中APOBEC3G 参考序列( NM021822) 比对发现存在2 处差异, 分别位于mRNA 第588 位和746 位碱基处。重组质粒pEGFP-N1-A3G转染HEK293T 细胞,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蛋白A3G-EGFP的表达, RT-PCR 法和Western blot 法分别验证了蛋白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AIDS 患者APOBEC3G 蛋白的真核表达体系, 为进一步研究APOBEC3G 在HIV-1 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08 Vol. 3 (4): 219-223 [摘要] ( 2629 ) [HTML ( )] [PDF 1196KB] ( 2510 )
224 李民1 ;杨连娟1 ;章伟1 ; 章强强2
马内菲青霉蛋白酶的体外诱导及其活性测定
目的 建立马内菲青霉蛋白酶的体外诱导方法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制作酶诱导培养基, 在不同pH 条件下培养马内菲青霉, 在280 nm紫外光下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诱导时间的蛋白酶活性。结果 成功诱导并定量测定了马内菲青霉在不同pH条件下、不同诱导时间的体外蛋白酶产出量。pH 4. 0 时, 菌株在第6 天出现分泌高峰; pH 5. 6 时, 菌株在第3 天出现分泌高峰; 而pH 7. 2 时, 菌株几乎无蛋白酶产出。结论 建立了马内菲青霉蛋白酶产出的体外诱导和检测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马内菲青霉体外蛋白酶的理化特性提供了途径。
2008 Vol. 3 (4): 224-225 [摘要] ( 2367 ) [HTML ( )] [PDF 74KB] ( 2138 )
病例分析
226 张云智1 ;卢洪洲1,2,3 ;吴文娟1 ;郑毓芳1 ;张仁芳1 ;汤一苇4
1 例艾滋病合并皮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008 Vol. 3 (4): 226-228 [摘要] ( 2011 ) [HTML ( )] [PDF 410KB] ( 2265 )
229 齐唐凯1 ; 卢洪洲1,2,3
脑干结核瘤1 例报道
2008 Vol. 3 (4): 229-230 [摘要] ( 2027 ) [HTML ( )] [PDF 232KB] ( 2667 )
讲座
231 姜兰兰1 ;姚堃2 ; 方五旺1
人疱疹病毒6 型感染与药物超敏综合征
2008 Vol. 3 (4): 231-233 [摘要] ( 1809 ) [HTML ( )] [PDF 81KB] ( 2674 )
综述
234 王森; 张文宏
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治进展
2008 Vol. 3 (4): 234-237 [摘要] ( 2295 ) [HTML ( )] [PDF 79KB] ( 5098 )
238 马春玲; 卢 山
人类腺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2008 Vol. 3 (4): 238-242 [摘要] ( 2286 ) [HTML ( )] [PDF 88KB] ( 3884 )
243 邓蕾; 杨健; 杨文林
苍白螺旋体基因亚型研究及其意义
2008 Vol. 3 (4): 243-245 [摘要] ( 1758 ) [HTML ( )] [PDF 58KB] ( 2993 )
最近信息
246 吴文娟1, 2 汤一苇2
医学病原真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美国微生物学院2008 年真菌学术研讨会报告
2008 Vol. 3 (4): 246-248 [摘要] ( 1602 ) [HTML ( )] [PDF 50KB] ( 2667 )
249 沈洪波; 王洪海
2008 年国际结核病研讨会简讯
2008 Vol. 3 (4): 249-250 [摘要] ( 1605 ) [HTML ( )] [PDF 40KB] ( 1639 )
251 张文宏
国外信息( 四)
2008 Vol. 3 (4): 251-251 [摘要] ( 1591 ) [HTML ( )] [PDF 20KB] ( 1458 )
网上快讯
252 李霞; 高谦
耐药结核病的发展趋势
2008 Vol. 3 (4): 252-253 [摘要] ( 1495 ) [HTML ( )] [PDF 46KB] ( 1735 )
新仪器与新技术
254 刘敏1 ; 汤一苇2
Ibis T5000: 一种新型病原微生物检测仪
2008 Vol. 3 (4): 254-255 [摘要] ( 1558 ) [HTML ( )] [PDF 295KB] ( 2402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