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 6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1-03-25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讲座
读者 作者 编者
   
主编寄语
1 闻玉梅
继续加强学科间交叉与国际化,努力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

《微生物与感染》自从2006年由《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改为学术期刊并公开发行以来,已度过了整整5年。在学术实力强大和学科门类交叉的编委会(包括9位国际编委和88位国内编委)、编辑部、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关心与努力下,确定办刊宗旨为建立一个学科间交叉、基础联系临床和公共卫生预防的平台,以利于促进学科间交叉、传播科研成果、培养学科人才和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涉及的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疫苗学等;主要发表有关突发传染病、人畜共患感染、流行病学、卫生防疫学及与生物制品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5年来,本刊发表了包括述评、特约专稿、论著、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学术论文近400篇;影响因子由0.076逐年递增至2010年的0.426;已拥有了《微生物与感染》的独立网站(http://jmi.fudan.edu.cn/);建立了涵盖境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审稿队伍......

2011 Vol. 6 (1): 1-1 [摘要] ( 1674 ) [HTML ( )] [PDF 150KB] ( 2312 )
述评
2 翁心华
感染病学新发展时期省思:转折还是腾飞

近10年来,感染病学界的疾病谱呈现出独特的景象。重大传染病中的乙型肝炎持续性下降,最新的全国流调已经显示HBsAg携带率为7.18%,处于持续下降中;HIV新发病例正以隐蔽的方式持续增长;结核病的发病率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持平,维持在107/10万的高水平。在这种喜忧参半的大背景下,SARS、甲流以及手足口病则间歇性地发出振聋发聩的强音符,使感染病学界出现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一时间不仅仅与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科学家重新关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其他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专家无不开始涉足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但也有人认为感染病时代即将结束而进入一个转折点......

2011 Vol. 6 (1): 2-3 [摘要] ( 1722 ) [HTML ( )] [PDF 297KB] ( 2682 )
论著
4 刘莉1; 马建新1; 郑毓芳1; ,张仁芳1; 沈银忠1; 李莉1; 陈军1,王珍燕1; 孙富艳1; 卢洪洲1,2,3
上海地区HIV毒株基因亚型分布及原发基因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通过对未经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进行检测,了解上海地区HIV-1的亚型分布及原发耐药基因变异现状。对118例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其标本中HIV蛋白酶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基因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经DNA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重组分析,以确定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体,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了解耐药性突变位点。使用斯坦福REGA HIV亚型分型工具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IV亚型分析工具分析亚型,获得118例患者的HIV基因序列,基因分型分别为CRF01_AE重组体57例(48.3%)、B亚型36例(30.5%)、CRF07_BC 15例 (12.7%)、CRF08_BC 7例(5.9%)、C亚型2例(1.7%),亚型间或重组体间二重重组体(B/CRF01_A E)1例(0.8%)。蛋白酶抑制剂(PI)和反转录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率达54.2%(64/118),其中2例(1.7%)发生PI耐药,基因突变位点:M46L、Q58E。5例(4.1%)对反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药,其中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耐药率分别为3例(2.4%)和5例(4.1%)。基因突变位点:NRTI为M41L、D67N、T69I/N/S、K70L、L74V、V75L、V118I、M184V、L210W/F/M/S和T215F;NNRTI为V90I、L100V、K103R/N、V106M/P/I/G、E138G/A、V179E/D/T、Y181C、G190A、H221Y、F227L、K238S和Y318F。结果提示,上海地区HIV毒株以CRF01_AE重组亚型为主,且发现新的重组体,可能出现新重组体流行的趋势。PI和反转录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率较高,且存在高度原发耐药毒株,应加强HIV-1耐药基因变异监测,科学、合理地给予抗病毒治疗。

2011 Vol. 6 (1): 4-10 [摘要] ( 3082 ) [HTML ( )] [PDF 1744KB] ( 2765 )
11 王婷婷1; 朱汝南1,2; 钱渊1,2; 邓洁2; 赵林清2; 王芳2; 邓莉3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方法,以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通过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和CA16与EV71的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不同引物浓度配比及两阶段退火温度以提高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3~10月收集的371例手足口病患儿共381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CA16和EV71的最低模板检测浓度分别为5.32 pg/ml和0.64 pg/ml,反应特异度为100%。应用该方法检测381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的总阳性率为78.4%,其中CA16与EV71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6%和35.8%,二者检测阳性比为1:1.1。以病毒分离为标准,多重RT-PCR对CA16及EV71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98.6%。因此,本研究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较大量样本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2010年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A16和EV71。

2011 Vol. 6 (1): 11-17 [摘要] ( 3165 ) [HTML ( )] [PDF 1231KB] ( 3044 )
18 毛会军,陈良,沈芳
2009流行性感冒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检测30例2009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A/H1N1/2009流感)患者经奥司他韦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30例患者分别设为奥司他韦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2、IL-8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A/H1N1/2009流感患者治疗前组血清中IL-10、IL-2、IFN-γ及 IL-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治疗后组血清中IL-10、IL-2、IL-8水平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但IFN-γ水平较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 >0.05)。A/H1N1/2009流感患者治疗前、后组比较,IL-10水平变化不显著(P >0.05);与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中IL-2、IFN-γ 显著降低,而IL-8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果提示, IL-10、 IL-2、IFN-γ和IL-8 均可能与A/H1N1/2009流感发病机制有关,IL-2、IL-8和IFN-γ可能参与奥司他韦的抗A/H1N1/2009流感机制。

2011 Vol. 6 (1): 18-22 [摘要] ( 1867 ) [HTML ( )] [PDF 834KB] ( 2632 )
23 龚匡隆; 尤永燕; 张津萍; 沙仲; 孙厚华
现用梅毒血清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通过检测梅毒患者经正规治疗前后血清抗体变化,评价梅毒实验室各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和随访的临床意义。 本文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RPR、TPPA和TP-IgM ELISA等试验方法对135例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前后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一期(硬下疳)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83.3%、91.7%和91.7%,暗视野检查全部阳性;二期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性均为100.0%;早期潜伏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88.9%、100.0%和88.9%,说明了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未治疗的梅毒患者的诊断中, TPPA试验的灵敏度最高。正规治疗12个月后,一期硬下疳梅毒患者RPR血清试验与TP-IgM-ELISA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二期梅毒血清试验阴性分别为64.5%和67.7%,基本一致;早期潜伏梅毒血清试验阴性均为38.9%。即对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的随访,TP-IgM-ELISA试验阴性,RPR试验基本上也阴性,由于TP-IgM-ELISA试验的试剂昂贵,可以用RPR代替。综上所述,TPPA和RPR试验用于梅毒的常规诊断和随访仍是最好的试验方法。

2011 Vol. 6 (1): 23-26 [摘要] ( 2269 ) [HTML ( )] [PDF 470KB] ( 2730 )
病例分析
27 何爱华1,2; 金嘉琳1; 章婉琴1; 张文宏1; 翁心华1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腿部溃疡、菌血症、脑膜炎、慢性蜂窝织炎、手术后眼内炎等,未查见累及心瓣膜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临床观察到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以发热伴左上腹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显示脾梗死,查体发现皮肤瘀点、心脏杂音,辅助检查发现有一过性贫血、镜下血尿,类风湿因子阳性,心超显示新出现的瓣膜返流,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外周血培养报告,4次培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药敏结果示全敏感菌,给予抗感染治疗及二尖瓣置换术后痊愈。文献中该菌常引起血流感染,大多发生在免疫缺陷患者中,以院内感染多见。此例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心内膜炎为社区感染,发生在免疫力正常人中,且为全敏感菌,甚为少见。

2011 Vol. 6 (1): 27-29 [摘要] ( 3173 ) [HTML ( )] [PDF 1269KB] ( 2626 )
综述
30 廖远泉; 廖晖
淋病奈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细菌培养是诊断淋病奈瑟菌感染的“金标准”, 也是目前诊断淋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淋病奈瑟菌抵抗力极弱,不易培养;仅做细菌形态学检查,诊断意义有限。随着淋病奈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多重耐药菌出现并广泛传播。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操作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如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等,已开始用于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具有可喜的应用前景。

2011 Vol. 6 (1): 30-34 [摘要] ( 2136 ) [HTML ( )] [PDF 684KB] ( 2609 )
35 魏兰兰;刘爽;谷鸿喜;张凤民
一氧化氮、人乳头瘤病毒和宫颈癌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始动原因,从HPV感染到宫颈癌发生,需要许多共刺激因子的参与。这些共刺激因子均可引起宫颈局部一氧化氮浓度的增高。而一氧化氮既可影响HPV的转录和翻译,又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深入研究一氧化氮、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可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药物研制实验平台,通过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降低宫颈局部NO浓度将为全面有效防治宫颈癌带来新的希望。

2011 Vol. 6 (1): 35-38 [摘要] ( 1993 ) [HTML ( )] [PDF 1409KB] ( 2490 )
39 王琳; 谢青
微小RNA(miRNA)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微小RNA(miRNA)是一类22nt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非编码区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而引起其降解或翻译抑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在免疫反应中具有新型调节作用,包括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B细胞抗体的产生、炎性介质的释放、细胞信号转导等。miRNA在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和免疫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也逐渐受重视。本文综述了miRNA调节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1 Vol. 6 (1): 39-43 [摘要] ( 2436 ) [HTML ( )] [PDF 506KB] ( 2381 )
44 王德成;李晨潇;黄新华;何思为
病原体调控宿主细胞周期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病原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多种策略以有利于自身增殖,进而导致多种疾病。这些策略包括干扰宿主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周期与凋亡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病原体通过干扰宿主细胞周期致病的机制,了解病原体-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病原体引起宿主细胞周期停滞在不同时期的机制,特别是一些细菌分泌毒力因子引起宿主细胞周期紊乱及其致病作用。深入研究病原体对宿主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方式,可进一步揭示其致病性,对疾病治疗及新药研制具有潜在价值。

2011 Vol. 6 (1): 44-49 [摘要] ( 2271 ) [HTML ( )] [PDF 582KB] ( 2262 )
讲座
50 Howard CR
A Brief Guide to Emerging Viruses(Part 1)

目前“emerging ” 一般翻译为“新现”,但本文中“emerging virus”实际包含两层含义:它是新出现的,并且会威胁人类健康。一种新现病毒,既可以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也可以是之前出现过,而现在重新出现,或体现出新的特性而重现。2009年,数种新现病毒肆虐,全球出现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新现病毒受到公众卫生部门和流行病专家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现一词常被滥用,以描述一些迄今尚不明确的感染,这些感染实际多是一种被控制后在另一地区或以新的活力出现,这两种情况也可同时出现。其中,除了被分离并报道的一部分病例,这些感染只有一些热带病专家和动物疾病专家去关注,而被大部分微生物学专家和临床医生忽略。近年来......

2011 Vol. 6 (1): 50-58 [摘要] ( 1321 ) [HTML ( )] [PDF 633KB] ( 2467 )
59 孙志平; 韩文东; 丁悦娜; 瞿涤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在生物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中,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置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国制定了关于感染性废弃物处置的法律、法规,以避免污染实验室或环境。在本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3年中,在处理感染性废弃物时遇到了若干需要认真对待的细节,如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灭菌环节、消毒剂使用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损伤、液体感染性废弃物的灭菌模式等,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2011 Vol. 6 (1): 59-62 [摘要] ( 2490 ) [HTML ( )] [PDF 480KB] ( 2123 )
读者 作者 编者
63 郭晓奎
哪些病原体感染与优生优育有关?

问:哪些病原体感染与优生优育有关?

答:随着人们对母婴保健关注程度的提高,宫内感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均已证实,孕期感染的一些病原体不仅威胁母体健康,还可以可通过垂直传播途径,造成胎儿感染。许多病原体与早产及流产的发生相关......

2011 Vol. 6 (1): 63-63 [摘要] ( 1068 ) [HTML ( )] [PDF 136KB] ( 1572 )
64 本刊编辑部
病毒性肝炎是否均由肝炎病毒引起?该如何预防?

问:病毒性肝炎是否均由肝炎病毒引起?该如何预防?

答: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种类很多,除主要感染肝脏引起肝脏炎症与肝细胞坏死的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外,一些全身性病毒感染, 也可感染肝脏引起肝炎, 例如疱疹病毒科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但是这些病毒感染的主要脏器不是肝脏,虽然的也是病毒引起的肝炎,但是不称为肝炎病毒。 其实......

2011 Vol. 6 (1): 64-64 [摘要] ( 1055 ) [HTML ( )] [PDF 145KB] ( 1465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