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4年 9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4-06-25

特约专稿
论著
综述
   
特约专稿
65 丁佳,吴健
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组成和数量的改变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状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常伴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或某些菌群种类和数量的改变,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通过增强肝脏脂肪合成、诱导机体胰岛素抵抗、激活天然免疫系统相关分子模式等机制,诱发肝脏炎症反应,启动纤维化进程,促进单纯性脂肪变向脂肪性肝炎发展。鉴定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的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将为阐明肠-肝轴对肝脏炎症发生和进展所起的作用奠定基础,为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及其进展的机制开辟新思路,为该病防治探索新策略。

2014 Vol. 9 (2): 65-70 [摘要] ( 1673 ) [HTML ( )] [PDF 523KB] ( 1840 )
论著
71 许承明1,康健1,王丽梅1,韩文东2,孙志平2,丁悦娜2,瞿涤2,3,柏银兰1,徐志凯1
结核分枝杆菌持续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特征

为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持续感染模型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征,选取雌性C57BL/6小鼠,经尾静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并以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分别于感染后4、8、12周处死小鼠,用平板法计数肺和脾荷菌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亚类,流式细胞术检测CD4+脾淋巴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比例。结果显示,感染4 周后小鼠肺和脾荷菌数lg cfu分别达3.67±0.25和3.54±0.24,至少持续8 周;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脏器荷菌数。感染12周后,感染组血清中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以IgG1为主;化疗组总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且IgG2a相对较高(P<0.05)。感染组CD4+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和P<0.001),而IL-4分泌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化疗组IL-2和IL-4分泌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P<0.01)。本研究建立的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持续感染模型有望用于结核病治疗性疫苗及药物的研发和筛选。

2014 Vol. 9 (2): 71-76 [摘要] ( 1368 ) [HTML ( )] [PDF 4769KB] ( 2211 )
77 李金玲,王婷,李嫄渊,吴淑燕,黄瑞
沙门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用于自噬的探究

构建沙门菌-斑马鱼感染模型,研究幼年斑马鱼体内的异源自噬。用不同浓度鼠伤寒沙门菌浸染受精后72 h的幼年斑马鱼,绘制7 d内斑马鱼的存活率曲线以确定适宜的细菌感染量。以上述细菌量感染斑马鱼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光菌在体内的播散情况;不同时间计数细菌菌落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同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自噬体结构。结果显示,以1×109 cfu/ml细菌量感染斑马鱼后,2 d内斑马鱼存活率为100%,第3天开始出现死亡。荧光显微镜下发现,感染后4 h鱼体中有细菌侵入,3 d后细菌扩散至全身。细菌计数结果显示,整条鱼感染的细菌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但感染后10 h侵入鱼体细胞中的菌量显著低于8 h。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感染后8 h Lc3-Ⅱ表达显著升高,P62表达明显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感染后8 h幼鱼细胞中可观察到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结构。以上结果提示,用鼠伤寒沙门菌浸染幼年斑马鱼构建的模型可用于追踪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异源自噬的动态变化。

2014 Vol. 9 (2): 77-82 [摘要] ( 1231 ) [HTML ( )] [PDF 14904KB] ( 1561 )
83 丁海榕1,林树柱1,卢锦标2,邓海清3,王国治2,秦川1,占玲俊1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动物模型所用感染菌株的筛选

本研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检测我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毒力,以筛选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动物模型所用感染菌株。收集从我国部分省份98例结核病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用比例法药敏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一线和二线药物的药敏试验,筛选出对二线药物敏感而对一线药物利福平或异烟肼耐药或敏感的菌株,然后进行小鼠体内毒力实验,对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从98株菌中筛选出药物敏感谱清晰的40株,在小鼠体内进行毒力实验,结果显示,共35株半数致死时间≤H37Rv的半数致死时间,其中18株耐利福平合并异烟肼、5株单耐利福平,7株单耐异烟肼、5株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均敏感。通过小鼠毒力研究,分别筛选出基因背景清晰、半数致死时间≤7 d的耐利福平合并异烟肼的菌株1株和半数致死时间≤7 d单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菌株各1株,作为小鼠耐药菌株动物模型所用感染菌株,并进一步筛选豚鼠等其他动物模型所用候选菌株。

2014 Vol. 9 (2): 83-88 [摘要] ( 1327 ) [HTML ( )] [PDF 1395KB] ( 1650 )
89 邓桂林1,钱雪琴1, 武洁2,沈鑫2, 张军1,卢水华1,沈芳1
婴幼儿淋巴结核病原体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为了解婴幼儿淋巴结核的主要病原体及其分子生物学信息,对分离自73例0~3岁淋巴结核患儿的79份淋巴结穿刺液阳性培养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鉴定、3个不同区域片段(RD1、RD9、RD10)扩增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结果显示,婴幼儿淋巴结核病以卡介苗(BCG)感染为主(95.9%),其次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1%)。MLVA分离出4个基因型,3个为独立基因型,成簇基因型中共76株,均为BCG;3个独立基因型均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表明,BCG是引起婴幼儿淋巴结核的主要病原体,临床分离的BCG其MLVA分析无差异性。

2014 Vol. 9 (2): 89-95 [摘要] ( 1343 ) [HTML ( )] [PDF 26369KB] ( 1589 )
96 鲍磊1,李涛1,2,卢水华2,张文宏1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为研究2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剂盒在结核病高发、卡介苗(BCG)高接种地区用于诊断儿童肺结核的价值,共入组临床怀疑肺结核患儿114例,其中45例行QuantiFERON-Gold In-Tube(QFT-GIT)检测,69例行T-SPOT.TB检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显示,QFT-GIT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1.3%、PPV为91.7%、NPV为76.5%。T-SPOT.TB的灵敏度为72.3%、特异度为93.7%、PPV为97.1%、NPV为53.6%。与未治疗患者相比,激素治疗患者QFT-GIT和T-SPOT.TB的阳性率显著下降。研究提示,QFT-GIT和T-SPOT.TB较少受潜伏性感染的影响,用于中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PPV。

2014 Vol. 9 (2): 96-101 [摘要] ( 1044 ) [HTML ( )] [PDF 10028KB] ( 1507 )
102 李良峰1,贲银银1,李亮助1,张晓燕1,2
马纳维诺凝胶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体外评价

为在体外评价马纳维诺凝胶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用TZM-bl和Jurkat-T细胞系对马纳维诺与0.015%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而成的凝胶制剂进行细胞毒性检测,评价其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SVPB16和SVPC12亚型假病毒感染的活性,并与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对照组作比较。将马纳维诺溶于1.5% HEC中,终浓度为6 mmol/L,分别置于4 ℃、室温、30 ℃和40 ℃,保持相对湿度75%,每隔1周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当马纳维诺与HEC复合后,其细胞毒性并没有增加,而抗病毒活性轻微增强。马纳维诺凝胶置于4个温度,持续8周,即使是在高于人体温度的40 ℃,仍保持较好的抗病毒活性。综上所述,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马纳维诺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

2014 Vol. 9 (2): 102-106 [摘要] ( 1254 ) [HTML ( )] [PDF 4235KB] ( 1520 )
107 孙渭歌1,候雪新2,徐帅2,孙丽娜2,赵利利3,张景山2,杨海燕1,李振军2
快速鉴定诺卡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的建立

为快速、准确鉴定诺卡菌,首先设计针对诺卡菌rpoBsecA116S rRNA基因的引物,利用单个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验证引物的特异度,建立多重PCR鉴定系统。在同一反应体系和条件下,对44株诺卡标准菌株、44株临床分离株和7株对照菌株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利用单对引物对其中2株诺卡菌(标准株DSM 43003、临床株CDC 51)进行扩增,出现的条带均为与目的片段长度一致的单一条带。经测序和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验证,扩增片段为目的基因。建立的多重PCR结果显示,44株诺卡菌标准珠中有43株(97.7%)、44株临床分离株中有42株(95.5%)rpoBsecA116S rRNA这3条片段均显示,7株对照菌株均未显示条带。结果提示,本研究证实建立的多重PCR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度好,适用于诺卡菌的快速鉴定。

2014 Vol. 9 (2): 107-111 [摘要] ( 907 ) [HTML ( )] [PDF 3269KB] ( 1635 )
112 张硕,李建东,曲靖,张福顺,李川,梁米芳,李德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细胞表面受体的初步研究

为初步研究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是否能作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细胞表面受体,首先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细胞系DC-SIGN mRNA水平及SFTSV感染水平,并用DC-SIGN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封闭SFTSV敏感细胞,研究其对SFTSV感染水平的影响。此外,将DC-SIGN表达载体转染不同细胞系,研究转染前后细胞中SFTSV感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SFTSV感染水平较高的Vero细胞中,DC-SIGN mRNA水平较高;而在SFTSV感染水平低于Vero细胞的CHO-K1细胞中,DC-SIGN mRNA水平较低。DC-SIGN单克隆抗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DC-SIGN可提高Vero和CHO-K1细胞中SFTSV的感染水平。本研究显示DC-SIGN为SFTSV的可能受体。

2014 Vol. 9 (2): 112-115 [摘要] ( 1005 ) [HTML ( )] [PDF 2400KB] ( 1510 )
综述
116 韦栋, 张欣欣
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于其高致病率及致死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一大负担。随着近几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5N1、H7N9等病毒相继出现,快速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分子诊断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发展迅速,凭借出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成为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手段。以核酸扩增为主的多种分子诊断技术,大大缩短了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时间,在许多临床实验室已逐步替代传统技术,成为病毒检测的新一代方法。

2014 Vol. 9 (2): 116-121 [摘要] ( 983 ) [HTML ( )] [PDF 648KB] ( 2029 )
122 刘红,叶荣
病毒蛋白脂酰化及其功能

脂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棕榈酰化、豆蔻酰化、异戊烯化和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共价结合4种方式。不同的病毒蛋白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脂酰化,其生物学功能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棕榈酰化通常能增强病毒跨膜蛋白的疏水性,调节这些蛋白的胞内运输及定位,进一步影响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膜融合、病毒颗粒装配及释放等步骤。豆蔻酰化则可调控病毒蛋白表面的正电荷强度,使病毒蛋白与脂质膜的亲和力改变,如preS1豆蔻酰化加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的受体识别能力和感染性,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Nef豆蔻酰化为病毒调节感染及免疫应答所必需。异戊烯化能使病毒游离的蛋白与膜结合,并介导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如L-HDAg异戊烯化有利于其运输至内质网膜上,与HBV表面抗原(HBsAg)及HDV RNA共同形成HDV颗粒。此外,一些病毒蛋白与GPI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GPI基团可改变感染细胞的膜结构及胞质内磷脂构成,如GPI与朊蛋白(PrP)结合导致细胞朊蛋白(PrPc)交联或羊瘙痒病朊蛋白(PrPsc)聚集,与朊病毒引起的海绵样病变有关。对病毒蛋白脂酰化机制进一步了解,有利于设计和开发以此为靶点的特异性抗病毒新药。

2014 Vol. 9 (2): 122-130 [摘要] ( 1152 ) [HTML ( )] [PDF 12947KB] ( 1603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