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医学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领域“风声依旧”,继续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病原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斗争、妥协、共同进化的历史。我们从降临到世界的那一刻,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生命,微生物与我们同行。随着我们不断成长,定居在体内的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变化。2016年,以研究人体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病原性真菌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多,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所致侵袭性感染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我国在耐药性真菌的判断、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
蛋白酶在真菌的生存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是病原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病原真菌的蛋白酶可能参与真菌在宿主的黏附、定植和播散以及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过程。部分蛋白酶还被认为是变应原,可诱发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在不同的病原真菌中,蛋白酶作用也不同。研究蛋白酶的致病机制,可进一步了解真菌感染机制,为诊断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线索。
暗色丝孢霉病是指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乃至深部组织脏器的感染。本研究探讨1例由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逐渐进展为播散性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的遗传背景及其抗真菌免疫功能。收集患者10余年病情进展的临床资料及真菌检查结果,进行临床资料及真菌学研究;对外周血DNA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遗传学研究;提取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流式细胞术、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免疫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基因存在新的复合杂合错义突变(p.R35Q和p.E81K),CARD9蛋白表达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Th1和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PBMC抗疣状瓶霉感染存在天然及适应性免疫缺陷。本研究首次报道1例播散性暗色丝孢霉病患者存在CARD9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同时发现患者PBMC抗真菌的天然及适应性免疫存在缺陷,提示CARD9蛋白在暗色丝孢霉病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分析社区正常人群与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肠道假丝酵母(又称念珠菌)的组成,比较两组人群肠道念珠菌构成的差异。2014年5—7月,收集1 732名上海社区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集191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ICU患者的粪便或肛周拭子标本。经真菌培养收集单个菌落,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菌种,分析两组人群肠道定植真菌的组成特点。结果显示,社区健康人群的肠道标本中检测到9种念珠菌,定植率为13.16%;同时有两种和三种念珠菌定植的比例分别为3.81%和0。急诊ICU患者肠道标本只检测到5种念珠菌,但定植率高达37.17%;同时有两种和三种念珠菌定植的比例分别为9.95%和2.09%。社区健康人群和急诊ICU患者肠道中常见念珠菌分别为白念珠菌(5.25% vs. 27.23%)、光滑念珠菌(5.83% vs. 13.61%)、热带念珠菌(0.52% vs. 7.33%)、近平滑念珠菌(4.16% vs. 2.09%)、Candida metapsilosis(1.10% vs. 1.05%)。结果显示,急诊ICU患者的肠道念珠菌定植率显著高于社区人群(P<0.001),同时有两种(P=0.001)和三种(P<0.001)念珠菌定植的比例也显著高于社区人群。这种肠道念珠菌的高度定植及多重定植可能增加急诊ICU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概率。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其所致感染奠定基础。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研究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共分离获得30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消化科和血液科,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16.67%和1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0.00%、36.67%、33.33%、66.67%和60.00%。屎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消化科(29.41%),其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8.24%、82.35%、88.24%、76.47%、23.53%和70.5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粪肠球菌。结果提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且其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低于粪肠球菌。本研究为治疗这两种细菌所致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核酸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分型,纳入1 057例HPV阳性且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对各级别宫颈病变中HPV16构成比、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以及HPV16单一与多重感染患者中CIN 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 057例HPV阳性患者中,352例感染HPV16,CIN Ⅲ中HPV16构成比最高,各级别病变中HPV16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级别增加,HPV16构成比有增高趋势(P<0.05)。不同年龄组HPV16阳性患者中CIN 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HPV16单一、双重与三重以上感染患者中,CIN Ⅱ及以上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感染型别种类增加,患病率降低(P<0.05)。本研究显示,HPV16与高级别宫颈病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老年HPV16阳性患者检出宫颈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HPV16持续性感染,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报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致溶骨性损害合并Sweet样皮疹1例。免疫力正常人群较少患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本例患者既往体健,起初合并融骨性损害,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Sweet样皮疹。患者经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激素等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
球孢子菌病是球孢子菌感染人类所致的疾病。传统认为其流行区域仅限于美洲部分地区,但随着全球人口流动,非疫区的输入性病例报道日渐增多。一些新近研究也对其传统流行病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此外,球孢子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的自限性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全身播散性感染均可发生,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尽管中国并非传统概念上的球孢子菌病疫区,国内感染病工作者仍有必要对其现状有所了解。本文针对球孢子菌病的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β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全球成人中血清阳性率可达40%~100%。研究表明,HCMV感染患者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危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在AS组织中可检测出较高的HCMV DNA和抗原、抗体,同时回顾性研究发现AS患者多有HCMV暴露因素,提示HCMV可能参与AS致病。本文就HCMV致AS的依据和机制进行综述, 为研究HCMV在AS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全新视角。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个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自1993年最先从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发现miRNA以来,目前为止已有35 000多条miRNA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被发现。它们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分化、凋亡、代谢、信号转导、免疫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病毒和宿主细胞均可编码miRNA,病毒编码的miRNA可改变宿主内环境,而宿主编码的miRNA则可影响病毒生存。本文就miRNA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调控进行综述。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