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7年 12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7-10-25

导读
特约专稿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导读
263 瞿涤
导读与评议(2017年第5期)

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其持质疑态度。鉴于不同研究团队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持不同态度,曹蕾/吴健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并评估以纠正肠道菌群为主导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肠道菌群研究将揭示许多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加强对现有肝、肠及代谢性疾病的认识并为制订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期有3篇文章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等展开讨论......

 

2017 Vol. 12 (5): 263-263 [摘要] ( 147 ) [HTML ( )] [PDF 172KB] ( 448 )
特约专稿
264 曹蕾,吴健
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发展迅速,肠道菌群对宿主消化、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重视。大量研究提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引发代谢、肝脏和肠道等方面的多种相关疾病。因此,研究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尤为重要,也能为预防和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提供建议。

2017 Vol. 12 (5): 264-269 [摘要] ( 489 ) [HTML ( )] [PDF 654KB] ( 729 )
论著
270 许军,杜晓婷,张扬, 袁正宏,易志刚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其NS3/4A蛋白酶切割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的动态过程

已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可通过其蛋白酶NS3/4A切割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MAVS)来逃逸天然免疫识别,但尚不清楚其切割动力学及切割在抑制干扰素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细胞模型中探讨HCV感染过程中病毒复制建立及病毒NS3/4A切割MAVS的动态过程,探究NS3/4A切割MAVS对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建立感染的贡献。首先构建基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MAVS切割报告系统(GFP-NLS-MAVS-TM462),用 HCV Jc1-Gluc 感染Huh7.5/GFP-NLS-MAVS-TM462细胞。结果显示,病毒复制早期MAVS切割效率较低;NS3/4A高效切割MAVS发生于HCV复制晚期,且其切割效率与NS3蛋白水平相关。利用带有GFP ypet的HCV报告病毒Jc1-378-1感染Huh7.5/RFP-NLS-MAVS-TM462细胞,在单细胞水平观察HCV感染阳性细胞中MAVS被切割情况,发现HCV复制细胞中仅部分细胞MAVS被切割。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NS3/4A切割MAVS的效率仅与NS3表达水平相关。以上结果提示,HCV蛋白酶NS3/4A切割MAVS依赖NS3/4A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累积,对在病毒复制早期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建立感染可能无显著贡献。

2017 Vol. 12 (5): 270-278 [摘要] ( 266 ) [HTML ( )] [PDF 12558KB] ( 531 )
279 冯净净,陈家君,王盛美,揭志军
白细胞介素2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致Th1、Th2及Th17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 23,IL-2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后对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RSV感染BEAS-2B后的上清液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并分别阻断IL-23受体(IL-23 receptor,IL-23R)、IL-23p19亚基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通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IL-4、IL-17的浓度。同时,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信号转导子(stat4、stat6、stat3)的表达。结果显示,RSV感染后IFN-γ、IL-4和IL-17蛋白表达上调,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子的表达也有所增加。阻断IL-23和p38 MAPK信号通路后,Th1、Th2和Th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均明显下降。结果提示,阻断IL-23后可在基因转导层面抑制RSV感染上皮细胞后诱导的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此过程可能与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2017 Vol. 12 (5): 279-286 [摘要] ( 259 ) [HTML ( )] [PDF 982KB] ( 523 )
287 祁思敏3,宋勇春1,崔仑标2,焦永军2,祁贤2
1株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遗传特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胚,从某活禽市场环境中分离出1株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environment/Zhenjiang/zj18/2013,en/zj18)。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BLASTn 进行同源性检索,并采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株en/zj18的所有8个基因节段(PB2、PB1、PA、HA、NP、NA、M和NS)均与近年来中国华东地区流行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应基因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6.7%~99.6%。分离株en/zj18的HA蛋白裂解位点为PQIETR↓GL,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蛋白上关键受体结合位点190和228位(按H3亚型的HA蛋白序列排序)氨基酸分别是E和G,理论上更易与α2,3-半乳糖苷唾液酸受体结合。结果提示,需加强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的持续监测,从而为有效应对禽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提供科学依据。

2017 Vol. 12 (5): 287-293 [摘要] ( 212 ) [HTML ( )] [PDF 1440KB] ( 704 )
294 李兆娜, 王萍, 寇晨, 武玮, 王淑荣, 刘尊杰, 韩冬, 张亚南, 张巍, 马建荣
677例新生儿咽拭子细菌培养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为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主要定植细菌及其抗生素耐药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医院内感染,本研究选择2014年8月1日—2015年5月31日住院患儿的咽试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耐药性分析。677例新生儿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230例阳性(34.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59例(69.1%),革兰阴性杆菌71例(30.9%)。定植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克氏库克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2017 Vol. 12 (5): 294-298 [摘要] ( 337 ) [HTML ( )] [PDF 906KB] ( 1756 )
299 林佛君,蒲彰雅,陈重,马孝煜,白冰,邓向斌,蔡博涛,徐广健,韩雪莹,胥志超,张波,余治健,邓启文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

本研究旨在分析107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特点、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为防治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提供临床理论参考。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住院且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的107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分成产ESBL血流感染组(20例)和非产ESBL血流感染组(87例)。107例患者血流感染主要继发于肺部感染(38.32%)及泌尿系感染(14.02%),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好。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内感染和入院前有外伤史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总体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死率为17.76%,产ESBL组与非产ESBL组之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25% vs. 16.09%)。结果提示,产ESBL不是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 Vol. 12 (5): 299-306 [摘要] ( 341 ) [HTML ( )] [PDF 801KB] ( 733 )
病例分析
307 朱振华,王锦艳,郭永琳,张瑞卿
利福平导致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利福平主要用于结核病的治疗,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本病例使用利福平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下降至4×109/L,立即停用利福平并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因此,在利福平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必要时立即停药,并对血小板明显下降者(<30×109/L)给予补充血小板等治疗。对明确由利福平引起血小板减少者,治疗时应不再使用该药,以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7 Vol. 12 (5): 307-309 [摘要] ( 373 ) [HTML ( )] [PDF 422KB] ( 620 )
综述
310 高荣,徐力,徐杰,任浩
丙型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肝癌的分子机制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CV诱发的HCC是由病毒和宿主免疫介导的多步骤复杂过程,从慢性炎症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病毒和宿主因子共同参与此过程。其中,宿主基因突变是导致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全面了解HCV诱发HCC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解决此问题。

2017 Vol. 12 (5): 310-319 [摘要] ( 257 ) [HTML ( )] [PDF 769KB] ( 678 )
320 徐水宝,金嘉琳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致病机制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致病菌,根据毒力和致病特点不同,可分为毒力相对较弱的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关于肺炎克雷伯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较多且较清楚的主要有荚膜、脂多糖、黏附素和铁载体。这四大类毒力因子在经典肺炎克雷伯菌中也存在,但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的频率更高,并引发不同的免疫应答,从而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特征性表型。本文就此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2017 Vol. 12 (5): 320-326 [摘要] ( 543 ) [HTML ( )] [PDF 738KB] ( 1163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