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 15卷 1期
刊出日期 2020-02-25

新年寄语
特约专稿
论著
综述
   
新年寄语
1 张文宏
恐慌与激情过后:以理性与科学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必将是令人难忘的。自2019年年底,新的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逐渐在全球暴发,这是自1918年以来流行最大的传染病,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除夕之夜,全国数十支医疗队伍奔赴武汉,勇士逆行,不斩楼兰誓不还。经过2个月的奋战,中国成功抑制了病毒蔓延,但是,战役还没有结束,输入性病例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以理性与科学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
2020 Vol. 15 (1): 1-2 [摘要] ( 55 ) [HTML ( )] [PDF 298KB] ( 520 )
特约专稿
3 闻玉梅
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控
近50年来,新的冠状病毒不断出现,引起人类及动物的各种疾病。近期,在武汉肺炎患者中分离到新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认为,中国在短期内即初步鉴定出新病原,且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显示了科学家的科技实力及政府对突发新现传染病的处置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新出现的冠状病毒并提出防控建议。
2020 Vol. 15 (1): 3-6 [摘要] ( 76 ) [HTML ( )] [PDF 445KB] ( 1310 )
7 潘炜华,廖万清
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中国武汉暴发波及全国,截至2月14日,死亡人数已经超过 1 300,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采用的抗病毒、抗细菌、激素、机械通气和循环支持等治疗手段,均为引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当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时,病死率会大幅提升。因此,应制定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以便早期发现真菌感染;研发便捷、高效、低廉和覆盖面广的抗高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试剂盒以及新型抗菌材料防护物品,确保做到早期预警、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和有效防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COVID-19继发严重真菌感染的状况。密切关注COVID-19并发、继发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 Vol. 15 (1): 7-11 [摘要] ( 65 ) [HTML ( )] [PDF 569KB] ( 637 )
12 徐建国
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源性和传染源控制
根据现有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规模大、病死率低。其传染性、传播速度和疫情规模似乎具有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的特点。尽管2019-nCoV来源于何种动物尚无定论,但它与SARS-CoV同属冠状病毒,具有共同之处。如果流行过后 2019-nCoV没能在人群中持续传播和存在(如同SARS-CoV一样),则控制野生动物传染源乃重中之重;如果2019-nCoV获得了能在人群中持续传播的能力,预防控制策略将与SARS-CoV明显不同,疫苗便成为至关重要的手段。
2020 Vol. 15 (1): 12-15 [摘要] ( 79 ) [HTML ( )] [PDF 399KB] ( 509 )
论著
16 张荣1,易志刚1,王玉燕1,滕峥2,徐巍1,宋武慧1,蔡霞1,孙志平1,谷陈建1,周艳秋2,陈洪友2,叶荣1,韩文东1,朱云凯1,冯飞1,房方皓2,李崇山2,张
新型冠状病毒上海株(nCoV-SH01)的分离和鉴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病毒的分离是构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感染模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冠状病毒易感的Vero E6细胞,从1例上海感染者的咽拭子中分离到一株2019-nCoV,命名为nCoV-SH01。对该毒株全基因组采用一代Sanger和二代Illumina法测序,发现该毒株与GenBank MN908947的同源性>99.99%。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该毒株与COVID-19康复者的血清呈阳性反应。当nCoV-SH01感染Vero E6细胞后,导致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病变效应明显且进展迅速,提示nCoV-SH01可用于进一步建立2019-nCoV的细胞感染和动物感染模型,为开展致病性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0 Vol. 15 (1): 16-21 [摘要] ( 165 ) [HTML ( )] [PDF 10247KB] ( 871 )
22 徐娅佳,王玉燕,叶荣
结构域B在鼠冠状病毒S蛋白的抗原性及膜融合中的作用
棘突(spike, S)蛋白是冠状病毒表面必不可少的跨膜糖蛋白,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具有结合受体和诱导膜融合的双重作用。大部分冠状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位于S1-CTD(即相对应的结构域B),而经典的乙型冠状病毒模型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的受体mCEACAM1a与S1-NTD(即相对应的结构域A)结合,其结构域B的作用仍未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结构域B和S2膜融合元件的缺失突变体,并使其在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Neuro-2a内成功表达,证实了结构域B对病毒S蛋白导致的细胞-细胞间膜融合是必需的。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病毒颗粒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所获得的多克隆抗体进一步显示,结构域B不但是S蛋白的主要抗原决定簇,而且能诱导中和抗体明显抑制病毒感染和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作用。此结果为阐述不同冠状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性差异提供了新思路。
2020 Vol. 15 (1): 22-30 [摘要] ( 69 ) [HTML ( )] [PDF 7979KB] ( 715 )
31 宋武慧1,潘滨2,阚海东2,徐燕意2,易志刚1
安全、便捷技术再生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实验研究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疫情中,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一次性医用口罩是普通民众必不可缺少的防护品。然而,随着2019-nCoV的蔓延,口罩短缺现象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口罩)的再生方法,以达到既有个人防护的效果又能节省资源。用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模拟2019-nCoV污染口罩,采用常用的恒温烘箱干烤及电吹风机热风处理2种方法,对表面污染有流感病毒的医用口罩进行病毒灭活,洗脱口罩上已灭活处理的病毒,感染Mardin-Darby狗肾细胞(Mar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定量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以评价病毒灭活效果。同时采用抽滤系统和PM2.5监测仪对以2种相似热灭活方式处理过的口罩滤过截留PM2.5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电吹风机30 min热风处理后病毒基因组拷贝数降低至原来的1/1 000 000~1/10 000 000,接近未感染组,但烘箱56 ℃ 30 min干热处理仅灭活部分病毒。2种热灭活方式对口罩的PM2.5滤过截留效果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处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方法,为个人防护用品口罩表面污染病毒的灭活及其再生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应注意的是在口罩匮乏的非常时期,普通人群可采用该简便技术再生口罩后再次使用,但该方法再生的口罩不适合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
2020 Vol. 15 (1): 31-35 [摘要] ( 2199 ) [HTML ( )] [PDF 8072KB] ( 1684 )
综述
36 蔡霞,孙志平,钱韵,韩文东,瞿涤
不同职业人群对口罩的选择与正确佩戴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暴露的重要防线,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等呼吸道传播病原感染的风险。但是,口罩类型、防护等级、职业性质、工作环境和防护要求以及正确的佩戴方式均会影响防护效果。本文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诊疗方案等资料为参照,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对口罩的选择与佩戴的关键点展开论述,为不同人群正确使用口罩提供参考,降低各类人群的暴露风险,以利于疫情的控制。
2020 Vol. 15 (1): 36-40 [摘要] ( 71 ) [HTML ( )] [PDF 579KB] ( 1154 )
41 缪晓辉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防护
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可以预防的。针对该病毒感染的个人防护应当建立在对该传染病的正确认识上。理解病毒感染人体的必备条件和采纳科学的防范建议是个体在应对传染病时的正确态度和行为。
2020 Vol. 15 (1): 41-43 [摘要] ( 55 ) [HTML ( )] [PDF 423KB] ( 463 )
44 饶琳1,2,3,韩文东3,4,李红1,2,陈力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
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必要装备,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引起国际高度关注,国内已确诊7万多例患者,死亡人数超过 2 700 人。此外,医护人员的感染超过 3 000 多例,这给医护人员(尤其是为COVID-19患者提供近距离诊疗和护理的医务人员),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从PPE的应用标准,正确穿、脱方法及预防防护后暴露的注意事项进行汇总和讨论。
2020 Vol. 15 (1): 44-51 [摘要] ( 56 ) [HTML ( )] [PDF 884KB] ( 619 )
52 刘彬,秦照玲,戚中田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与蛋白功能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并迅速蔓延全国,2020年1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核酸序列分析证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2019-nCoV为正链单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30 kb,两端为非编码区,中间为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和结构蛋白编码区。非结构蛋白编码区主要包括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1a和ORF1b基因,编码16个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NSP),即NSP1~16。结构蛋白编码区主要编码刺突(spike,S)蛋白、包膜(envelope,E)蛋白、膜(membrane,M)蛋白和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深入了解2019-nCoV基因组的结构和蛋白功能,将为2019-nCoV相关的病毒溯源、复制增殖、致病免疫、药物与疫苗研发以及当前疫情的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撑。
2020 Vol. 15 (1): 52-57 [摘要] ( 117 ) [HTML ( )] [PDF 1262KB] ( 2420 )
58 刘伟,李若瑜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真菌感染的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十分严重,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COVID-19患者可能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诊治策略上应该给予重视。除了加强高危患者中病原真菌的常规检查外,还应加大力度支持和扶持病原真菌先进检测技术的研发;此外,还应重点支持针对医疗单位、公共场所和家庭等常温环境以及体表和器物表面灭活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新型技术和方法的研发。最终为国家战胜COVID-19和继发感染疫情提供新措施和新策略。
2020 Vol. 15 (1): 58-61 [摘要] ( 71 ) [HTML ( )] [PDF 503KB] ( 605 )
62 刘甜甜,王勇翔,王阳,袁雯婕
传染病流行中的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者(super spreaders)是在短时期内感染10人以上的传染病患者,受感染的多为患者的家属、医务工作者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大多数传染病暴发流行中都存在超级传播者,他们能特别高效地将病原传染给其他未曾暴露的个体并使其建立感染。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严格管理超级传播者对于传染病的防控非常重要。本文就认识超级传播者的重要性、超级传播者的形成及对其的鉴定和干预作简要综述。
2020 Vol. 15 (1): 62-64 [摘要] ( 74 ) [HTML ( )] [PDF 301KB] ( 610 )
65 王雅萍1,张敏2,李敏3,张震4,潘婷婷5,赵超5,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工作者的自我心理防护
近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量医务工作者积极投入应对疫情的战役,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分析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下,一线医务工作者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自我解决的方案,这将有助于医务人员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投入防疫和抗疫工作。
2020 Vol. 15 (1): 65-70 [摘要] ( 73 ) [HTML ( )] [PDF 868KB] ( 818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