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海大学医学院,西宁 810001
2. Qingha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Xining 810001, Qinghai Province, China
青海省地处中国西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地貌独特,是喜马拉雅旱獭主要的栖息地,而旱獭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青海省是我国鼠疫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鼠疫疫源县33个、疫源乡(镇)121个、疫点695个。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的显著特点是鼠疫菌毒力强,人感染后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继发为肺型和败血型等重症鼠疫,后果十分严重[3]。做好防控工作,防止人间鼠疫发生,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青海省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针对鼠疫防控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对策。本文重点介绍青海省在鼠疫防控中的措施和策略,期望为防控鼠疫提供参考。
1 青海省鼠疫的疫情特征青海省曾经是中国人间鼠疫流行最为猛烈的省份之一,是动物鼠疫流行十分严重、危害很大的地区,也是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已发现的鼠疫疫源县就有33个,疫源地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4]。从青海省分离的鼠疫菌株97%以上为强毒株,具有毒力强、侵袭力高的特性。人间鼠疫多为重症型,病死率高[5-7]。自1958年有资料记载以来,截至2016年,青海省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88次,发病468例,死亡240例,病死率为51.28%[8]。1960—1969年疫情暴发近90次;2004年青海省囊谦县暴发的肺鼠疫涉及14人,死亡6人[9];2009年青海省兴海县暴发的肺鼠疫涉及12人,死亡3人[10];2011年青海省湟源县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死亡1人[11-12]。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占人间鼠疫传染源的73.17%,非啮齿类动物作为传染源占15.85%[13]。据统计,感染途径以剥食野生旱獭、剥食藏羊和跳蚤叮咬为主,分别占首发病例的58.23%、15.19%和8.86%[14]。
从2011年开始,在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对动物疫情严重的重点州、市(县、区)开展鼠疫防控新措施,全省鼠疫防控工作取得了实效(图 1)。
![]() |
图 1 1958—2019年青海省鼠疫发生情况 Fig. 1 Human plague in Qinghai Province, 1958—2019 |
针对青海省鼠疫防控工作难点和早期人间鼠疫持续连年发生情况,中共青海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鼠疫监测防控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监测数据,对时有发生疫情的地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鼠疫模式,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2.1 “湟源模式”——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排查力度湟源县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东岸,是通往西藏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国道及京藏铁路交会处,有“青藏咽喉”之称。由于地理气候及历史条件原因,湟源县群众历来有捕食旱獭的不良习俗[15]。民众无任何防护进入疫源地,私自猎捕旱獭,并将獭肉、獭油带回家中食用,甚至作为馈赠佳肴送亲访友。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此类习俗给全省乃至全国人间鼠疫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16]。为此,根据县情制定了9大项防控保障措施,并率先在全省进行试点,具体可归纳为以下3个重要举措。
2.1.1 着重抓领导责任落实,采取奖惩措施,实行联动协作严管领导干部,防止失职渎职。对各级党政领导及国家工作人员在鼠疫防控中工作失误、违反纪律使用旱獭行为等情节给予党政机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违法案件有奖举报制度,从鼠疫防控专项资金中设立奖励金,根据举报情况给予4 000~10 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通过发动群众有奖举报,有力地打击了贩运、销售旱獭肉、油、皮等制品的违法行为。做好联防协作,组织环湖周边6县召开鼠疫联防联控工作会议,交流经验,研究对策,签订联防联控目标制协议书,统一进行环湖周边6县鼠疫防控工作。
2.1.2 严抓细管人群监测,排查隐患,加强宣传教育每年从5月1日起,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疫情24 h值班制度,电话、网络零报告和日报制度;全县各医疗单位开设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并安排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对日常门诊接诊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认真进行登记。全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对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摸底排查登记,全面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务工人员返乡后,对照外出人员名单及时开展对返乡人员实行的9天医学观察期,保障人员健康。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宣传模式,在学校开展树立防控意识教育,讲解鼠疫防控基本知识,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等多种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目的,不留死角,使鼠疫防控知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1.3 抓紧、抓实人员培训和应急建设,保障物资供应每年定期邀请省、市鼠疫防控专家对县、乡(镇)的主要领导、负责人开展鼠疫防控知识讲座。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鼠疫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基本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鉴别诊断能力。县财政每年定期安排鼠疫防控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购置防护设备、救治药品、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统一协调应急车辆、帐篷、监测设备及药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
2.2 “门源模式”——规范建设鼠疫固定监测点和鼠疫卫生交通检疫站青海省门源县位于青海湖的东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青海省通往甘肃、新疆、西藏的重要交通要道。根据疫史资料和监测数据统计,1958—1982年门源县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4起,病死率为100%[17-18]。2012年,加大了对进出疫区车辆、人员和物资的交通检疫执法工作力度,设立了鼠疫交通检疫站。2013—2019年的6~10月平均每年检疫车辆1 800辆次,检疫人员7 200多人次。做好固定交通检疫站检疫工作的同时,在疫区加强流动检疫执法。2013年查获猎捕旱獭案件2起、涉案共13人,收缴旱獭肉49公斤,旱獭皮17张,捕獭工具3套,并按规定销毁。同时,加大医疗单位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落实首诊负责制,坚持“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3个就地”(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处置原则,并对进驻疫区的务工人员加大鼠疫防控知识宣传。
2.3 “乌兰模式”——对重点地区主动开展保护性灭獭措施乌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是进入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自1966年南柯柯地区被证实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以来[19],已设有鼠疫疫点44个。疫点分布广、面积大,遍布全县草原,尤以柯柯镇南柯柯村和北柯柯村以及铜普镇察汗河村和察汗诺村地区为重要点,该地区动物间鼠疫发生频繁,人间鼠疫时有发生[20-21]。
乌兰县作为青海省4个国家鼠疫监测点之一,每年定期开展野外动物间鼠疫监测。通过监测发现,该地区旱獭密度高,动物间疫情不时发生,因此对发生动物间疫情的地区采取了科学灭獭有效处置。针对野外监测区域面积大、难以全面覆盖的问题,更新监测手段,通过开展无人机监测和运行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研发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青海省旱獭信息采集系统Ⅴ3.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067498号)等方法,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实现了严防动物间疫情波及人间的目标。
3 青海省鼠疫防控经验“十四条”青海省设有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预防为主”的方针,每年召开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会议或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安排和部署全省鼠疫防控工作。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鼠疫防控工作安排,层层签订鼠疫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把鼠疫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8年中累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2012年以来,青海省总结以往鼠疫防控经验,在向全省推广3个“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省情的“鼠疫防控经验十四条”:①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位;②系统、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监测工作;③充分应用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部门协查机制;④开展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⑤规范化建设交通检疫站;⑥实行和完善首诊医师负责制;⑦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⑧重点地区重点防控;⑨落实和延伸联防联控;B10积极开展保护性灭獭;B11落实和强化24 h疫情值班报告制度;B12开展未知疫源地调查和大型建设工程开工前的鼠疫卫生学评价;B13做好应急处置准备,有效处置突发疫情;B14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理论指导实践。
“鼠疫防控经验十四条”的有效落实获得显著成效,青海省连续8年人间鼠疫“零发生”,为全国的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了“青海模式”。
4 鼠疫防控“青海模式”的成效 4.1 多部门联动消除鼠疫传播和流行隐患省、州、县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鼠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鼠疫防控应急预案。每年年初组建鼠疫应急组30多个,其中地方病预防控制所3个,各州级所辖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落实24 h值班制度和鼠疫零报告制度,强化网络直报,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值班电话;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各种形式的鼠疫疫情应急演练和岗位练兵,做到发生疫情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2014年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部门间协查打击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工作机制的通知》,依法开展查堵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协查工作,消除鼠疫传播和流行隐患。
4.2 发挥平台优势,科学防控国家鼠疫菌保藏中心、高级别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落户青海省,为省鼠疫防治提供了更优质的研究平台,推动省鼠疫防控事业的稳步、快速发展,确保了国家鼠疫菌种资源的安全管理和科学利用。通过应急处置平台和体系进一步完善鼠疫控制策略、流行病学调查、应急系统及地球生态平衡的研究,优化检验、检测平台,为有效应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突发肆虐提供强有力的硬件及软件保障。
4.3 加强鼠疫调查和监测,阻断鼠疫传播青海省有4个国家级鼠疫监测点和4个省级鼠疫监测点。另外,其他州、县(市)都组建了鼠疫监测队,与国家和省级监测点同时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2]和《青海省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鼠疫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动物间鼠疫疫情,从而阻断了动物鼠疫向人间的传播。为了有效降低旱獭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全省每年选择旱獭密度较高、旅游景观、人口密集等重点地区开展灭獭工作,使得省内大部分牧区的旱獭密度和数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
4.4 鼠疫防控宣传教育多年来,青海省严格以“三不”(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和“三报”〔即发现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患者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要报告〕防控制度为重点深入开展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2008年发布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通告》,2012年编印了《公务员鼠疫防治工作指南》、《临床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读本》和《外出务工人员鼠疫防治知识手册》,并面向全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务工人员发放10万余册[23]。利用网络、电视、微信、在中小学学生中开设鼠疫防治知识课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24]。
随着“大美青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批外来旅游人员和务工人员进入青海省鼠疫疫源地。这些外来人员大多缺乏鼠疫防治知识,逗玩旱獭等野生动物、携带活体旱獭返乡的事件频发,极大地增加了鼠疫由偏远牧区向内地等人口密集地区传播的风险[25]。针对这种情况,2017年起在省旅游文化厅的大力协助下,青海省加大了对外来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举办鼠疫基本知识培训班4期。每年5月和10月黄金旅游期,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及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个旅游景点,向游客宣传鼠疫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外来游客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6-28]。
4.5 鼠疫防控专业人员全员培训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选派专业人员前往各科研机构轮训,参加国际、国内鼠疫防治知识培训班,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青海省举办各种学术讲座。2012年至今,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参加科研机构轮训的专业人员累计6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及培训4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班40余人次。此外,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年举办全省鼠疫防治知识培训班2~3期,各市(州)、县(市)举办1~2期培训班以及鼠疫首诊医师负责制培训班等,为青海省鼠疫防控专业队伍培养了人才。
5 结语作为重要的鼠疫疫源地,青海省连续8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并非偶然,鼠疫防控的“青海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强化科学防控,注重防控策略,才能防止人间鼠疫疫情的发生。
[1] |
戴瑞霞, 李敏, 赵海红, 金泳, 席亚芳, 金星, 李存香, 辛有全, 杨晓艳, 冯建萍. 中国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监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11): 1066. [URI]
|
[2]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次修正)[EB/OL].(2013-06-29)[2020-01-22].http://www.npc.gov.cn/npc/c238/202001/099a493d0377 4811b058f0f0ece38078.shtml.
|
[3] |
田富彰, 杨建国, 熊浩明, 游培松, 唐新元, 张爱萍, 崔百忠, 张雪飞. 青海省鼠疫防控工作现状与思考[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 34(3): 297-298, 352. [URI]
|
[4] |
王祖郧. 青海省鼠疫防治现状及对策[J]. 地方病通报, 2003, 18(3): 55-57. [URI]
|
[5] |
祁芝珍, 李超, 王丽, 赵海红, 杨晓艳, 李存香, 何建, 魏荣杰.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病原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1): 55-57. [URI]
|
[6] |
李梅玉, 王国钧, 于守鸿, 魏绍振, 唐新元. 原发性肺鼠疫肺水肿肺大泡1例报告[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1, 30(3): 322. [URI]
|
[7] |
崔百忠. 2001-2011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3, 32(5): 520-522. [URI]
|
[8] |
郑谊, 张爱萍, 李千, 王雪, 陈洪舰, 张雪飞, 王祖郧. 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7, 11(2): 50-52. [URI]
|
[9] |
王国钧, 李超, 王虎, 多杰, 焦巴太, 杨永海, 幕有, 田涛, 罗玉丽. 2004年青海省14例肺鼠疫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7, 26(5): 564-566. [URI]
|
[10] |
魏绍振, 何多龙, 李超, 宁刚, 魏柏青, 于守鸿, 杨汉青, 金星. 2009年青海省兴海县首例肺鼠疫死亡病例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0, 29(5): 588. [URI]
|
[11] |
祁美英, 杨永海, 魏柏青, 杨汉青, 王梅. 2011年青海省1例人间鼠疫病例死亡报告[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2, 31(4): 469. [URI]
|
[12] |
魏柏青, 代瑞霞, 熊浩明, 祁美英, 杨晓艳, 辛有全, 李存香, 靳娟, 杨汉青. 2011年青海省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菌株鉴定与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3, 32(6): 602-604. [URI]
|
[13] |
杨立. 青海省鼠疫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7, 26(4): 464. [URI]
|
[14] |
王兆芬, 赵霞, 王祖郧, 田富彰, 李斌, 杨永海, 瞿述根, 闫芳域. 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点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5, 30(2): 84-86. [URI]
|
[15] |
范卫华. 湟源县防控人间鼠疫的策略探讨[J]. 青海医药杂志, 2016, 46(11): 70-72. [URI]
|
[16] |
田富彰, 李海龙, 唐新元. 2004年青海省湟源县鼠疫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6, 25(2): 215. [URI]
|
[17] |
吴海生, 吴海莲, 杨晓艳, 李存香, 熊浩明, 何建, 李翔, 徐小青, 代瑞霞, 张青雯.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分析及流行病学意义[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 35-39. [URI]
|
[18] |
吴海生. 青海省门源县鼠疫菌病原分析及流行病学意义[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 34(2): 169-171. [URI]
|
[19] |
李积成, 祁美英, 魏柏青, 熊浩明, 杨晓艳, 靳娟, 金泳, 李翔, 赵小龙. 青海省乌兰县鼠疫病原学分析及流行病学意义[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 32(2): 200-201, 205. [URI]
|
[20] |
杨建国, 李胜, 唐新元, 田富彰, 熊浩明, 冯建萍, 王梅, 王秀梅. 2011-2015年乌兰县国家级鼠疫监测点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6, 46(6): 52-55. [URI]
|
[21] |
赵忠智, 王雪, 张爱萍, 冯建萍, 魏荣杰, 于晓涛, 吴海生, 魏有文, 翟海涛. 2007-2013年青海省乌兰县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4, 29(6): 27-29. [URI]
|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鼠疫监测方案[EB/OL]. [2005-08-30].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jl/sy/jswj_10921/200508/W020130115380319169128.pdf.
|
[23] |
青海省卫生厅.向全省发放鼠疫防治知识手册[EB/OL]. [2012-09-29].http://www.qh.gov.cn/zwgk/system/2012/09/29/000023901.shtml.
|
[24] |
魏荣杰, 杨永海, 徐立青, 张爱萍, 赵忠志, 李翔, 吴海莲, 吴海生, 唐新元. 青海地区鼠疫防治宣传教育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5, 30(4): 289-290. [URI]
|
[25] |
吴海生, 田富彰, 陈洪舰, 郭文涛, 魏荣杰, 熊浩明, 王祖郧. 青藏铁路沿线青海段2003-2013年鼠疫流行态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561-563. [URI]
|
[26] |
魏荣杰, 杨永海, 吴海莲, 张爱萍, 金丽霞, 熊浩明, 赵小龙, 杨汉青, 唐新元. 青海高原鼠疫监测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572-574. [URI]
|
[27] |
陈洪舰, 王虎, 王祖郧. 青海省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防治思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2): 150-152. [URI]
|
[28] |
王虎, 王国钧, 王祖郧, 李超, 李敏. 青海鼠疫防治50年回顾与现状[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4, 23(6): 610-613. [U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