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微生物与感染》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12-25
  

  • 全选
    |
    述评
  • 卢洪洲1, 2, 3; 孙建军1; 闻玉梅4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195-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09 年3—4 月, 墨西哥暴发了一次原因不明的肺炎, 仅墨西哥城就发生数百例, 其中59 例死亡。同年4 月15 日美国首次出现了由新“猪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染病例, 证实为一种过去在人及猪中均未出现过的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1] , 在墨西哥暴发流行的肺炎病原就是该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2] , 现正式将其命名为2009 甲型H1N1 流感病毒。由于人群中普遍缺乏对此新病毒的抵抗力, 新病毒很快在美洲其他国家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9 年于4 月29 日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升为5 级; 随后新病毒又在欧洲快速传播, 2009 年6 月11 日,WHO进一步将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升为最高级( 6 级) , 即正式宣告流感已在全球大流行。这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同时对疫苗的生产和接种提出了要求[ 3, 4 ] 。目前2009 甲型H1N1 流感流行尚未结束, 现就有关的一些科学问题讨论如下

  • 论著
  • 沈芳; 金鑫; 毛会军; 高琼; 陈戴红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198-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2009 甲型流行性感冒( 流感) 病毒(H1N1) 感染者的常规免疫学指标与健康人的差异。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 名甲型H1N1 感染者外周血不同T 细胞亚群, 同时进行血清特定蛋白检测及血细胞 计数。结果显示, 与健康者相比, 甲型H1N1 感染者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T 细胞( cells/μl) 显著降低, 血清补体成分C3、C4( g/L) 及C反应蛋白均值( mg/L) 显著升高, 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细胞显著降低, 单核细胞显著升高。结果提示, 甲型H1N1 感染者的常规免疫学指标出现异常发展趋势。

  • 吴显芳1; 王珊珊1; 潘婷婷2; 易志刚2; 袁正宏1, 2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03-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 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的患者主要采用以Ⅰ型干扰素为主的治疗方案, 但干扰素抑制病毒的具体机制仍然不详。本研究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HCV的RNA 水平,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CV 非结构蛋白的表达, 以及膜飘浮实验检测非结构蛋白与脂筏的关联性,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Viperin 抑制HCV 复制的机制。结果显示, 在体外HCV 亚基因复制子( replicon) 及感染细胞模型中过量表达Viperin 可显著降低细胞内HCV 非结构蛋白的表达及RNA 的水平。膜漂浮实验发现, 过量表达的Viperin 可通过干扰HCV 非结构蛋白NS3、NS5A 与细胞内脂筏膜的关联, 使其对非离子去污剂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 与脂筏膜结构组成相关的法尼基合成酶( FPPS) 可通过与Viperin 相互作用, 部分反转Viperin 的抗HCV 复制效应。以上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扰素抗HCV 机制, 即干扰素诱导蛋白Viperin 可通过影响非结构蛋白与脂筏的关联, 干扰HCV 复制复合体的稳定性, 从而抑制HCV 的复制。

  • 全胜1, 2; 夏肖萍2, 3; 赵欣2; 罗依惠2; 严杰2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09-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是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趋化是细菌向合适的寄生部位定向运动, 也是空肠弯曲菌在宿主空肠黏膜表面实现定植的关键起始步骤, 该趋化运动由趋化相关二元信号系统( che-TCS) 以MCPs→Ches→Flis/Mots 方式调控。FliG是Fli 蛋白家族成员, 一些病原菌的FliG被证明是鞭毛马达蛋白, 也是细菌鞭毛马达中开关复合体的必需组分, 但空肠弯曲菌FliG在细菌趋化中的作用未明。本研究中, 我们根据同源重组原理, 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 株fliG基因敲除( fliG- ) 突变株, 然后对fliG- 突变株的动力、趋化和定植能力进行测定。动力实验和体外趋化实验结果证实, fliG- 突变株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直径、在硬琼脂平板上对0. 2 mol/L 脱氧胆酸钠( SDC) 的趋化聚集环直径均明显小于野生株( P <0. 05) 。与野生株比较, 黏附于BALB/c-ByJ小鼠空肠黏膜表面以及空肠内容物中的fliG- 突变株数量也明显减少( P <0. 05) 。实验结果表明, fliG是空肠弯曲菌鞭毛动力以及细菌感染时向空肠黏膜趋化运动的必需基因。

  • 马淑慧; 王芙艳; 霍治; 杜昆; 罗奇志; 余平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17-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L2 血清型感染HeLa细胞后, 在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状态下基因CT703 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确定Ct 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 吉姆萨染色显示, 细胞内包涵体体积增大且出现异常增大的网状体,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显示, 持续感染状态下Ct 基因CT70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状态, 推测这可能是Ct 在细胞内持续感染的形成机制之一。

  • 潘欣; 李广波; 瞿旻; 赵子夜; 李晗; 戚中田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23-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细胞膜微结构域中胆固醇在小鼠巨噬细胞摄取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株中的作用。用电穿孔法将穿梭质粒pFNLTP6 gro-gfp导入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株; 细胞胆固醇用菲律平Ⅲ染色, 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小窝蛋白-1 用键合了Alexa 594 的羊抗鼠二抗显色; 用Z 轴电动聚焦的荧光显微镜分析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株感染; 用甲基-β-环糊精干扰富含脂质的胞膜, 损耗胆固醇, 以评估膜微结构域的损伤对土拉弗朗西斯菌入侵的影响, 菲律平Ⅲ用于检测胆固醇损耗的效果。结果显示, 细胞胆固醇在早期与摄取的土拉弗朗西斯菌疫苗株共定位, 膜微结构域相关成分小窝蛋白-1 与两者接触密; 土拉弗朗西斯菌入侵巨噬细胞需要胆固醇丰富的膜结构域。结果提示, 胆固醇丰富的膜微结构域和小窝蛋白-1 在土拉弗朗西斯菌早期进入巨噬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病例分析
  • 戚丽敏1,2; 崔屹1,3; 刘根焰1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28-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常引起新生儿、孕产妇、老年人和免疫受抑者患菌血症和脑膜炎。其血流感染发病率低, 但病死率很高, 病原学诊断复杂。本文报道1 例以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确诊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 以提高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认识。

  • 综述
  • 杨金华; 叶荣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31-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病毒衣壳表面有无囊膜结构, 病毒可被分为无包膜病毒和有包膜病毒。包膜病毒的膜蛋白在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大分子合成、病毒粒子的装配与释放等生命周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包膜病毒的膜蛋白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膜融合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分析显示, Ⅰ型和Ⅱ型病毒融合蛋白采用类似的膜融合方式。此外,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M2 蛋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HIV-1) 的Vpu 蛋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 3a蛋白等膜蛋白还具有离子通道的功能。针对这些病毒膜融合蛋白设计的抑制分子, 将为研发抗包膜病毒新型药物提供新思路和策略。本文以3 种病毒膜融合蛋白为例, 对其融合机制、跨膜蛋白离子通道功能及其在抗病毒药物设计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孙富艳1,3; 卢洪洲1,2,3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4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机会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导致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性疾病, 但当机体微生态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损时, 可导致明显的临床感染性疾病,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降低者生存期延长, 滥用抗生素致使正常微生态失调, 以及大量耐药变异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使得临床机会性感染逐渐增多。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降低者, 可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感染, 或为正常菌群致病; 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 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了解常见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及其特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Jianming Hu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247-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是一种类反转录( retroid) 病毒, 其DNA 基因组短小, 编码能力有限。但HBV 却能成功地在不同宿主个体中繁衍, 并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本文着重对HBV 与宿主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利于阐明HBV 复制及其在宿主细胞内持续存在的特性。这些内容主要来自于本实验室的研究。文中讨论的HBV 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 细胞伴侣分子在HBV 反转录起始和核衣壳组装中的作用,宿主通过调控核衣壳磷酸化对病毒衣壳成熟的调节以及与HBV 持续存在相关的核内附加体( episomal) 病毒DNA 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