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 3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8-09-25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讲座
   
述评
132 康来仪
地震灾后疫情的防范
2008 Vol. 3 (3): 132-133 [摘要] ( 2353 ) [HTML ( )] [PDF 179KB] ( 2246 )
论著
134 施碧胜; 张小楠; 顾士民; 田棣; 袁正宏; 胡芸文
随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未知病毒方法学的建立
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未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分别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为假定的未知DNA、RNA病毒,验证随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未知病毒的可行性。分离HBV、HCV的阳性血清,去除宿主DNA后,提取病毒核酸。锚定随机引物经Klenow酶处理(模板为DNA)或反转录酶作用(模板为RNA)退火至模板,随后用锚定特异引物对模板进行非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测序,最后与BLAST进行比对。结果 经BLAST比对证实,插入序列中有HBV和HCV的基因组片段,在病毒拷贝数为1106拷贝/ml时,被检测克隆的阳性率约为15%。目前我们利用本法能达到的检测低限大致为1104拷贝/ml。 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随机PCR的未知病毒检测方法,其优点在于不依赖病毒的细胞培养及其核酸序列信息。此种方法的建立为快速诊断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8 Vol. 3 (3): 134-137 [摘要] ( 3605 ) [HTML ( )] [PDF 343KB] ( 3637 )
138 潘以韵;黄瑛;朱启镕
上海部分地区小于5岁儿童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5岁的患急性稀水样便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及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留取2006年6月~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住院及医院内感染腹泻患儿的部分粪便标本,应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排除轮状病毒感染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星状病毒。本实验主要研究对象为年龄≤5岁,病程≤2周,大便培养无条件致病菌生长患儿。结果 共收集724例急性腹泻粪便标本,年龄≤5岁人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2.5%,约85%患儿年龄≤2岁;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共240例急性腹泻轮状病毒阴性粪便标本中,年龄≤5岁人群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1.6%,53.6%患儿年龄≤2岁;观测期间病例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0月~2007年1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部分患儿伴肠道外损伤。星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又一重要病原。
2008 Vol. 3 (3): 138-142 [摘要] ( 3359 ) [HTML ( )] [PDF 575KB] ( 2788 )
143 王迅;贾尧;伍晓菲;刘晓颖
血源肝炎病毒筛查试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血筛酶免疫试剂的质量以及2次化验试剂的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检和减少假阳性。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73份HBsAg和99份抗-HCV检测不合格的献血标本分别采用与常规筛查相同的2种进口试剂和另1种国产酶免试剂进行复检,并对复检中至少1种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BsAg中和试验或抗-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结果 73份HBsAg不合格标本中,20份确证阳性,11份可疑,42份阴性;99份抗-HCV不合格标本中,29份确证阳性,70份阴性。针对研究范围内特定的标本,进口试剂的漏检率可达13.79%~27.59%,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2种进口试剂间检测结果互补,而国产试剂无法查出进口试剂的漏检。结论 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血筛酶免试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检和假阳性情况,应选择2种检测结果互补的试剂对血液进行筛查,以保障血液安全。
2008 Vol. 3 (3): 143-146 [摘要] ( 2725 ) [HTML ( )] [PDF 104KB] ( 2652 )
147 郑海红;孙志;朱兴全;袁世山
PRRSV-PCV2重组病毒的构建及PRRSV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性cDNA克隆作为猪圆环病毒(PCV2)的主要免疫原开放阅读框架2(ORF2)表达载体的可行性,以及利用重组病毒对PRRSV复制转录过程进行解剖。方法 以北美株PRRSV感染性克隆pAPRRS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分别在pAPRRS的ORF1和ORF2间,ORF5和ORF6间,ORF6和ORF7间插入PCV2ORF2,且对拯救病毒vPCV进行了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vPCV的sg mRNA2.1利用了PRRSV mRNA2的转录调控序列(TRS),形成由PRRSVGP2和PCV2衣壳蛋白组成的sgm RNA2.1。外源基因的插入同时也导致重组病毒启用新的TRS而产生3条新亚基因组,其中sgm RNA2.2和sgm RNA2.3采用PCV2上的序列来取代PRRSVRNA2本身的TRS;另一条sgm RNA2.4则为非经典型亚基因组,其TRS在PRRSV相应的AUG下游。结论 2株PRRSV-PCV2重组病毒可以稳定传代,为进一步研发PRRSV遗传标疫苗奠定了基础;插入片段上一些类似TRS序列的引入及插入片段(718bp)过长导致PRRSV ORF2 TRS 本身和其两翼序列的RNA结构变化是引起重组病毒遗传不稳定性的最主要原因; PRRSV可以利用TRS样外源序列作为转录启动子,这为进一步解剖PRRSV复制转录过程奠定了基础。
2008 Vol. 3 (3): 147-153 [摘要] ( 3451 ) [HTML ( )] [PDF 760KB] ( 3144 )
病例分析
154 顾玉东
治疗地震患者创面感染的的体会
2008 Vol. 3 (3): 154-154 [摘要] ( 2302 ) [HTML ( )] [PDF 79KB] ( 2210 )
155 张新1;翁玲2;李用国1
地震后危重多发伤伴混合感染病例分析
2008 Vol. 3 (3): 155-156 [摘要] ( 2361 ) [HTML ( )] [PDF 124KB] ( 2464 )
讲座
157 金嘉琳;翁心华
地震中的传染病——气性坏疽
2008 Vol. 3 (3): 157-159 [摘要] ( 2602 ) [HTML ( )] [PDF 151KB] ( 3202 )
160 陈立;张欣欣
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
2008 Vol. 3 (3): 160-161 [摘要] ( 2334 ) [HTML ( )] [PDF 157KB] ( 2260 )
162 宁宜宝
做好地震灾后动物疫病的防控
2008 Vol. 3 (3): 162-164 [摘要] ( 2235 ) [HTML ( )] [PDF 154KB] ( 1986 )
165 缪晓辉; 秦海宏; 陈国良
汶川大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问题与对策
2008 Vol. 3 (3): 165-165 [摘要] ( 2216 ) [HTML ( )] [PDF 183KB] ( 2115 )
综述
166 崔寰;王明丽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2008 Vol. 3 (3): 166-169 [摘要] ( 2737 ) [HTML ( )] [PDF 254KB] ( 3915 )
170 王家栋;韩晓辉;方筠
基孔肯雅病毒研究进展
2008 Vol. 3 (3): 170-174 [摘要] ( 2030 ) [HTML ( )] [PDF 283KB] ( 2199 )
175 汪苏;周建奖;单可人
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研究进展
2008 Vol. 3 (3): 175-177 [摘要] ( 2617 ) [HTML ( )] [PDF 107KB] ( 4406 )
178 万延民;徐建青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在抗HIV-1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2008 Vol. 3 (3): 178-181 [摘要] ( 2562 ) [HTML ( )] [PDF 167KB] ( 3958 )
182 区德明;廖贵清
“纳米细菌”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8 Vol. 3 (3): 182-184 [摘要] ( 2126 ) [HTML ( )] [PDF 219KB] ( 2074 )
185 张卓然;唐立; 文姝
正常病毒群及人类疾病
2008 Vol. 3 (3): 185-187 [摘要] ( 1938 ) [HTML ( )] [PDF 90KB] ( 2087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