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08年 3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8-03-25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讲座
   
述评
3 闻玉梅
应用微生物与肿瘤相关性研究成果为防治肿瘤服务
2008 Vol. 3 (1): 3-3 [摘要] ( 2025 ) [HTML ( )] [PDF 82KB] ( 2096 )
论著
4 王乐遥; 钟朋; 单梁; 钟江
表达Rta的杆状病毒载体和更昔洛韦联用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联合使用一种新的表达Epstein Barr病毒(EBV)裂解性复制极早期基因Rta的杆状病毒载体及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试验其对激活鼻咽癌细胞中潜伏性EBV的复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携带EBV的复制起点OriP和CMV启动子表达Rt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处理EBV潜伏感染的鼻咽癌细胞Hone1-EBV,和由该细胞系建立的裸鼠肿瘤模型,同时联合使用更昔洛韦,研究细胞和肿瘤生长的情况。结果 重组杆状病毒和更昔洛韦联合处理肿瘤细胞后,细胞生长活性仅为对照的51%,裸鼠活体实验中肿瘤生长也受到明显的抑制,10 d后瘤体积仅为对照的20%,瘤重仅为对照的30%。组织化学分析证实大量肿瘤细胞坏死。结论 杆状病毒载体与更昔洛韦联合可以用于EBV相关的鼻咽癌的治疗。

2008 Vol. 3 (1): 4-6 [摘要] ( 2782 ) [HTML ( )] [PDF 771KB] ( 2283 )
7 李潇潇; 马张妹; 闻玉梅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应答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对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不同应答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有无差别。方法 收集67例经60 ug HBsAg-HBIG (YIC)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用S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其进行HBV基因分型,并结合患者对YIC治疗的不同应答进行分析。结果67例感染乙肝病毒(HBV)患者中,HBV 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43例,未确定者2例。感染HBV B, C 两种基因型的患者对YIC免疫治疗的病毒学与HBeAg的血清转换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HBV B或C基因型不影响慢性乙肝患者对YIC的治疗应答。

2008 Vol. 3 (1): 7-10 [摘要] ( 3129 ) [HTML ( )] [PDF 196KB] ( 2399 )
11 娄强; 朱涛; 王家学;吴旸; 朱于莉; 瞿涤
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构建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效的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构建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2种不同的穿梭质粒pMAD和pBT2,连接目的基因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arlS、saeRS和lytS的上下游片段,构建重组质粒,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后转入表皮葡萄球菌1457,利用抗性和生物标志筛选出针对特定目的基因的突变株SE1457-ΔarlS、SE1457-ΔsaeRS和SE1457-ΔlytS,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利用pMAD和pBT2分别构建基因删除同源重组质粒pMAD-ΔsaeRS、pBT2-ΔarlS和pBT2-ΔlytS,并均获得相应的表皮葡萄球菌基因删除突变株。在筛选过程中,以pMAD为载体构建基因删除突变株,仅需1轮抗性/蓝白斑筛选过程即获突变株;而以pBT2为载体构建基因删除突变株筛选方法,需经过5~10轮的筛选才可获得突变株。基因删除突变株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等鉴定确认。与野生株相比,SE1457-ΔarlS突变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90.96%,而SE1457-ΔsaeRS和SE1457-ΔlytS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略有增加。结论 以pMAD载体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突变株比较快速和简便。

2008 Vol. 3 (1): 11-16 [摘要] ( 3531 ) [HTML ( )] [PDF 315KB] ( 3192 )
17 王芳1,2; 姚堃3; 冯冬举3; 周锋3; 尹全章3
人类疱疹病毒6型特异性CD4+ T细胞的初步克隆

目的 克隆HHV-6特异性CD4+ T细胞,并分析其基本特征。方法 微孔有限稀释法克隆HHV-6特异性CD4+ T细胞;3H-TdR掺入法细胞增殖试验筛选HHV-6 特异性CD4+ T细胞克隆;FACS分析HHV-6特异性CD4+ T细胞克隆的表面标志;ELISA检测HHV-6特异性CD4+ T细胞克隆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获得的细胞克隆中有4株以HHV-6感染细胞裂解物特异的方式增殖,并且其增殖水平与HHV-6感染细胞裂解物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克隆表面标志为CD3+CD4+;W-2和W-4细胞克隆的细胞因子分泌以IL-10为主,W-1细胞克隆的细胞因子分泌以IL-10及IFN-γ为主,W-3细胞克隆的细胞因子分泌以IFN-γ为主。结论 初步建立HHV-6特异性CD4+ T细胞克隆,并分析其表面标志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为HHV-6特异性Treg细胞的克隆、筛选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2008 Vol. 3 (1): 17-20 [摘要] ( 3390 ) [HTML ( )] [PDF 198KB] ( 3540 )
21 李向东; 沈阳; 邱亚峰; 马志永
鸡马立克病病毒Meq蛋白抑制p53的转录激活作用
目的 构建马立克病病毒野生型Meq基因(Meq-wt)和p53结合区域缺失的突变型Meq基因(Meq-mut)表达质粒,研究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方法克隆马立克氏病毒Meq-wt基因,并采用突变PCR方法缺失Meq与p53结合区域,分别构建了Meq-wt和Meq-mut基因表达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eq蛋白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抑制作用。同时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eq蛋白与p53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DNA序列测序表明克隆的Meq-wt、Meq-mut基因插入位点和核苷酸序列完全正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野生型Meq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而缺失与p53结合区域的突变型Meq在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野生型Meq蛋白与内源性p53蛋白在胞核内能够很好地重合。 结论 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与p53相互结合,来抑制对p53转录活性功能。
2008 Vol. 3 (1): 21-24 [摘要] ( 3007 ) [HTML ( )] [PDF 219KB] ( 2139 )
25 徐晓; 陆萍; 陈干; 陈桂英
腺苷脱氨酶和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性胸水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寻找对结核性胸水高敏感、高特异性而又简单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比色法和ELISA法对50例结核性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和结核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以45例恶性胸水和30例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胸水作对照。结果 结核性胸水ADA和结核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ADA>45U/L作为阳性标准,其对结核性胸水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6%,准确性为99.2%;结核抗体对结核性胸水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3%,准确性为92%。 结论 ADA 和结核抗体对诊断结核性胸水均有重要价值。在使用抗结核药特别是在并用激素治疗后,胸水ADA及结核抗体水平会随之下降,故应在停药1周后检测并动态观察二者的变化

2008 Vol. 3 (1): 25-26 [摘要] ( 3184 ) [HTML ( )] [PDF 155KB] ( 3394 )
病例分析
27 蔡小狄; 曹云; 陈超; 钱甜; 王传清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肺炎20例

目的 了解我院NICU内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的该类感染的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NICU内2006.1-2007.2之间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病通过细菌培养确定为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该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氏不动杆菌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流行情况复杂,并且出现了耐碳青酶烯类的菌株感染,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 预防该菌在NICU内导致感染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更多的重视,加强对其定植情况的监测是预防其感染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对该菌开展及分子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NICU内NI防治。

2008 Vol. 3 (1): 27-29 [摘要] ( 3199 ) [HTML ( )] [PDF 216KB] ( 3085 )
讲座
30 李丹; 卢洪洲
肺孢子菌的新命名
2008 Vol. 3 (1): 30-31 [摘要] ( 2090 ) [HTML ( )] [PDF 122KB] ( 2618 )
综述
32 黄翀; 张欣欣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研究进展
2008 Vol. 3 (1): 32-34 [摘要] ( 1836 ) [HTML ( )] [PDF 189KB] ( 1979 )
35 冯艳; 郭晓奎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2008 Vol. 3 (1): 35-38 [摘要] ( 1889 ) [HTML ( )] [PDF 190KB] ( 1978 )
39 陈敬贤; 金奇
依博拉病毒
2008 Vol. 3 (1): 39-42 [摘要] ( 1680 ) [HTML ( )] [PDF 103KB] ( 1676 )
43 李卫中; 李琦涵
I型单纯疱疹病毒ICP0蛋白: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调控因子
2008 Vol. 3 (1): 43-46 [摘要] ( 1968 ) [HTML ( )] [PDF 117KB] ( 2305 )
47 杨杨; 郭晓奎
细菌成孔毒素研究进展
2008 Vol. 3 (1): 47-49 [摘要] ( 1683 ) [HTML ( )] [PDF 191KB] ( 2405 )
50 鲜墨; 吴忠道
抗肺炎链球菌定植的固有免疫机制
2008 Vol. 3 (1): 50-52 [摘要] ( 1703 ) [HTML ( )] [PDF 190KB] ( 2222 )
53 宁喜斌; 刘代新; 张继伦
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
2008 Vol. 3 (1): 53-56 [摘要] ( 1818 ) [HTML ( )] [PDF 190KB] ( 4133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