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4年 9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4-03-25

特约专稿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主编寄语
1 闻玉梅1,翁心华2,瞿涤1,张文宏2
继往开来,探索不止,提升杂志水平,为健康服务

        自2006年转型为学术性期刊以来,在主编、编委、外审专家、作者、读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的A类(权威)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等收录。
        面对日益出现的微生物与感染领域的多种新问题,2013年12月第二届编委会换届成立,由闻玉梅、翁心华担任总编,瞿涤、张文宏共同担任执行主编,在保留与发挥老编委作用的同时,吸纳了活跃在学术第一线的科研、临床、预防医学、疫苗学及人畜共患病专业的中青年骨干。新的编委会将引领本刊在报道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及解决新问题上开创新的局面。
        促进学科交叉,与多学科协作解决本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本刊的宗旨所在......
  

2014 Vol. 9 (1): 1-1 [摘要] ( 958 ) [HTML ( 0 )] [PDF 256KB] ( 1799 )
特约专稿
2 丁飞红,白春学
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大城市阴霾天气的频频出现,引起社会对其罪魁祸首——细颗粒物即PM2.5的广泛关注。PM2.5 对健康的影响成为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本文综述了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短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与哮喘急诊就诊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率、肺炎急诊住院率的上升及COPD日死亡风险的增加均有关;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PM2.5与肺癌及肺炎死亡风险增加、肺腺癌和哮喘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大部分来自西方国家,提示了我国有效控制PM2.5浓度及开展更多关于PM2.5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4 Vol. 9 (1): 2-5 [摘要] ( 1184 ) [HTML ( 0 )] [PDF 329KB] ( 2948 )
6 贾红,鑫婷,郭晓宇,袁维峰,侯绍华,朱鸿飞
牛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诊断方法

牛结核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其流行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各种途径感染人类,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主要就牛结核病的发现、与人结核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目前诊断方法等进行介绍。

2014 Vol. 9 (1): 6-13 [摘要] ( 1179 ) [HTML ( 0 )] [PDF 780KB] ( 2967 )
论著
14 郝珂威1,张鹭1,何磊2,刘丹3,秦正松1,王洪海1
结核分枝杆菌GroEL1蛋白过表达的生理效应分析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GroEL1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过表达所引发的生理效应,本实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个体形态,并绘制细菌群体生长曲线;药敏试验检测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药物耐受;细菌攻毒Balb/c小鼠以检测细菌在体内的存活能力;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细菌毒力。结果显示,GroEL过表达细菌菌体内核糖体数量显著增加,细菌生长分裂能力及群体适应能力提高,但对于常用的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耐受性无影响。GroEL过表达有助于延长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周期,增强细菌毒力。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GroEL1蛋白过表达会对细菌体内、体外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2014 Vol. 9 (1): 14-20 [摘要] ( 1879 ) [HTML ( 0 )] [PDF 5141KB] ( 2081 )
21 鲍磊1,李涛2,卢水华2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儿童和成人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

为研究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QuantiFERON TB Gold In-Tube test, QFT-GIT)在中国(属结核病高发、BCG高接种地区)成人和儿童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入组临床怀疑结核病的儿童和成人患者各60例,进行QFT-GIT检测,并收集临床资料作诊断分类。结果显示,在儿童中QFT-GIT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3.87%、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PPV)为92.86%、阴性预测值(NPV)为82.14%;在成人中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84.62%、PPV为84.62%、NPV为78.57%。结果证实QFT-GIT对结核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儿童中的诊断价值高于成人。

2014 Vol. 9 (1): 21-27 [摘要] ( 1591 ) [HTML ( 0 )] [PDF 1413KB] ( 2174 )
28 彭宜红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考察与交流、梳理与整合和综合分析,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途径”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下,设置了以《医学微生物学》核心课程内容为基础的传统课程模块,引入案例讨论和综合性实验等创新课程模块,配合新开设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等补充课程模块,以及植根于科学研究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构建了《医学微生物学》“3+1”分段式本科课程模块体系。以期对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所贡献。

2014 Vol. 9 (1): 28-30 [摘要] ( 1230 ) [HTML ( 0 )] [PDF 2690KB] ( 1786 )
31 王娜1,2,呼和巴特尔2,崔步云1
布鲁菌omp19原核表达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布鲁菌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原核表达并纯化了布鲁氏菌脂蛋白Omp19,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验证。采用Omp19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羊种布鲁氏菌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90份羊血清样本,并与标准血清凝集试验(SAT)比较,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ELISA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95.12%,阴性符合率为67.35%,Kappa值为0.607 7。对2种方法进行McNemar 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建立的iELISA与SAT的总符合率达80%,可作为羊种布鲁氏菌血清学诊断的备用方法。

2014 Vol. 9 (1): 31-36 [摘要] ( 1268 ) [HTML ( 0 )] [PDF 4162KB] ( 1671 )
37 陈洪友1,盛跃颖2,屠丽红1,宋元君1,张曦1,陈敏1
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研究

为了解2012年上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人源株和食源株的优势血清型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从上海市15个区(县)腹泻患者和食品监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dh和trh基因。结果显示,854株副溶血性弧菌中,88.1%血清可分型,89.8%为产毒株。O3:K6、O4:K8、O1:K25、O4:K68、O4:K9、O1:K36、O3:K29为上海地区腹泻优势血清型(93.8%),其中O3:K6最多,达56.2%。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分离株的月份分布显示出聚集趋势,7~8月为高峰期。O4:K9和O1:K36血清型菌株的月份分布与其他优势血清型菌株不同,未表现出明显聚集趋势。食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无明显优势血清型,且与人源株分布不同。人源株产毒株构成(95.6%)高于食源株(5.5%)。人源株优势血清型产毒株构成(99.9%)高于非优势血清型(71.1%)。血清可分型菌株的tdh携带率(97.5%)高于不可分型菌株(67.6%),血清可分型菌株的trh携带率(0.8%)低于不可分型菌株(42.6%)。结果提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与历史数据相比变化较大,血清型与毒力基因携带呈一定程度关联,且人源株与食源株在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携带上具有分离现象。因此,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与检测应充分考虑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的重要性。

2014 Vol. 9 (1): 37-42 [摘要] ( 1130 ) [HTML ( 0 )] [PDF 1893KB] ( 2063 )
病例分析
43 谢譞明,沈瑶,戴维,施文娟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1例

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常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特征,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利奈唑胺是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耐药革兰阳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本文报道1例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予利奈唑胺治疗后胸部CT示炎症明显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未再发热,病情好转出院。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能有效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

2014 Vol. 9 (1): 43-47 [摘要] ( 1275 ) [HTML ( 0 )] [PDF 10292KB] ( 2010 )
综述
48 李金玲,吴淑燕,黄瑞
斑马鱼用于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作为一种脊椎动物模型,是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的理想对象,目前已成功构建了多种细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由于其在通体透明的幼鱼阶段只有天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因此利用斑马鱼研究天然免疫具有许多优势,且能避免获得性免疫的干扰。自噬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过程,是天然免疫的重要部分,可通过Toll样受体或黏膜免疫系统等参与对细菌的应答。目前对斑马鱼自身发育需要及清除母体残留物所进行的自噬已进行了初步研究,最近细菌感染斑马鱼的体内自噬研究模型已成功构建,这对体内异源自噬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近年来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免疫及自噬的进展作一综述。

2014 Vol. 9 (1): 48-53 [摘要] ( 1361 ) [HTML ( 0 )] [PDF 694KB] ( 2305 )
54 叶雪瑞,董瑞,李立群,谷鸿喜,商庆龙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整合的研究进展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被发现。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据支持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相关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生可能与宿主染色体不稳定和DNA甲基化相关。近年来发现克隆选择与干扰素通路相关。另外,在整合对宿主细胞基因影响和整合位点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2014 Vol. 9 (1): 54-60 [摘要] ( 997 ) [HTML ( 0 )] [PDF 596KB] ( 1910 )
61 林娜,刘勇
自然杀伤T细胞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是一类与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共同表面标记的T细胞,可识别由CD1d呈递的糖脂类抗原。活化后的NKT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增强树突细胞(DC)、T细胞、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在非特异与特异性免疫之间起桥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KT细胞不仅在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抗病毒及抗寄生虫感染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2014 Vol. 9 (1): 61-66 [摘要] ( 785 ) [HTML ( 0 )] [PDF 362KB] ( 1055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