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上海 200030;
3.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30
2.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030, China;
3. Department of Nursing,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030, China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21世纪最为严重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社会、经济损失及心理伤害[1]。2022年3月上海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以下简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大规模感染,此次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免疫逃逸和重复感染能力强[2-3],给全国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截至5月中旬,上海累计确诊病例超6万人,累计死亡病例近600例[4]。我院护理团队和基因扩增实验室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以下简称PCR实验室)在承受院内核酸采样及检测压力时,仍须承担部分来自社会层面的核酸检测工作,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核酸采样管理模式或不能满足此需求。新型核酸采样管理模式或可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核酸采样检测效率、及时控制核酸异常患者[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1日—4月30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的所有患者和参与核酸采样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月1日—4月15日的患者和工作人员为对照组,4月16日—4月30日的患者和工作人员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原采样检测模式,每日在各科室护士站先后对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核酸采样,一名护士负责协助排队、维护现场秩序、核对信息,另一名护士进行核酸采样,所有人员间隔1 m排队等候。发热门诊、急诊一楼和缓冲病房工作人员及患者按单采方式进行采样,其余工作人员和其他科室患者采用10人一管进行混采。患者样本与工作人员样本分开存放在指定位置,但不做标记。患者采样时不以病房为划分依据。核酸采样完成后,由标本送检员尽快送入PCR实验室,但无时限要求。核酸检测员检测完成后发布结果。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及骨干护士组立三色分区管理模式专项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现有核酸检测采集流程各环节进行调查,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标准,统筹规划新冠核酸样本采集和检测时护理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了解现有流程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护理垂直管理模式下的三色分区管理模式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 三色分区。结合既往抗疫经验[6-7]和新冠肺炎防治标准,对全院疫情发生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将全院所有部门分为红黄绿3个色区。将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科室划分为红区,如:发热门诊、急诊一楼、核酸异常患者途径区域以及暂时隔离病房。黄区为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区域,主要为各科室的缓冲病房。其他疫情传播风险较低的区域为绿区。核酸异常患者途径区域和暂时隔离病房消杀过后,连续5天环境采样结果为阴性,可由红区降为黄区。黄区在连续3天环境采样结果阴性后将转为绿区。红黄绿三区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医院防疫办公室制定的防护规范,不可随意跨区活动。
(2)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运送—检测闭环管理。基于HIMSS 7级闭环管理理念[8-9],从样本采集—运送—检测各个环节着手,针对红黄绿三区进行科学、规范、精细地管理,实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闭环管理信息化,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① 医嘱开立环节:患者在院期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须由医生开立核酸检测医嘱。入院时,病区护士登记患者信息。护士每日清点人员后,医生开立医嘱。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知信息由医院防疫办公室通过短信和企业微信统一发送,短信内容包括核酸条码、核酸采样时间、地点、所属科室及色区。
② 核酸样本采集:患者及家属核酸采样时,红黄绿三区采样护士须固定为2~3名,且不可随意更换人员。每位采样护士正式工作前须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采样前,护士巡视病房清点人数,并且告知患者稍后将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提醒戴好口罩、不要走动。随后打印好试管条码并粘贴于试管外侧。整理核酸采样操作车,分区摆放办公用品、消毒隔离用物、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医用垃圾和已采样样本,备齐所需用物[10]。随后推车至床旁进行核酸采样,一名护士核对患者手腕带,并使用移动手持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和采样名单进行多重核对。采样完成后,拧紧试管,防止渗液漏液的发生。每根试管用塑封袋单独盛放。所有患者核酸样本采集结束后,在小塑封袋表面喷洒酒精消毒,将所有小塑封袋装入一个大的塑封袋,并在表面贴上红区/黄区/绿区的贴纸。贴纸上包含病区二维码、试管根数、采样人数、采样护士等信息。医务人员核酸采样根据医院防疫办公室发送的短信,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各科室的固定地点进行核酸采样。一名护士现场扫描并打印条形码、维护秩序,另一名护士采集核酸。在采样结束后,核对名单,电话通知未做核酸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核酸样本与患者及陪护人员核酸样本须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记,样本存放及处理要求同上。红区和黄区的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按单采方式进行采集。绿区同一病房的患者进行混采,医务工作人员采用10人一管进行混采。
③ 核酸样本送检:样本采集完成后,电话通知当日的标本运送员。标本运送员须在规定时间内收取病区的标本(红区20 min,黄区40 min,绿区60 min)。标本运送员收取标本时须用PDA扫描贴纸上病区二维码,完成信息登记。收取到核酸样本之后,在第一时间送到PCR实验室,交付标本接受员。标本接受员接收标本时须使用PDA扫描贴纸上病区二维码和标本运送员的条码,保证核酸样本运送的全程可追溯性。同时红黄绿三区的每日标本运送员须分别由固定的工勤人员担任。收取及交付核酸标本时,不得进入病区和PCR实验室内部。
④ 标本检测:标本接收员接收标本后,第一时间在塑封袋表面喷洒酒精消毒。随后根据红区—黄区—绿区顺序进行排序,优先将红区核酸标本发送到核酸检测员手中,核酸检测员须依次扫描每根试管表面的条码并核对信息。核酸检测完成后第一时间审核并发布核酸检测结果。如发生信息错误、标本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及时在微信工作群中发布,通知病区护士重新采样。
(3) 核酸结果异常应急方案。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后,立即电话通知上级领导,联系病区护士长。联系并找到核酸异常人员,将其转入隔离病房。由专门的消杀人员对其所经场所进行环境消杀,连续2次环境采样阴性后继续开放。核酸异常人员及其密接人员立即复查核酸,24小时后再次复查。2次核酸结果均为阳性时,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转运,将其所在区域升级为红区。
干预组与对照组主要差异如表 1所示。
环节 | 对照组 | 观察组 |
模式 | 原采样检测模式 | 三色分区管理模式 |
医嘱开立环节 | 无差异 | |
标本采集环节 | 现场管理护士和采样护士不固定 | 红、黄、绿各区现场管理护士和采样护士固定,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不可随意更换 |
所有工作人员及患者先后在各科室护士站进行核酸采集 | 推车至床旁进行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各科室的固定地点进行核酸采样 | |
混采时患者采样按照名单顺序进行10人一管混采 | 绿区患者采样时同一病房进行混采 | |
患者样本与工作人员样本分开存放在指定位置,但不做标记 | 医务人员核酸样本与患者核酸样本须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记 | |
所有小塑封袋装入一个大塑封袋,无标记 | 所有小塑封袋装入一个大的塑封袋,在表面贴上红区/黄区/绿区的贴纸。贴纸上包含病区二维码、试管根数、采样人数、采样护士等信息 | |
样本送检环节 | 标本送检员尽快送入PCR实验室,但无时限要求 | 标本运送员须在规定时间内收取病区的标本(红区20 min,黄区40 min,绿区60 min) |
标本运送员负责科室、运送路线无要求 | 不同分区的标本运送员由不同的固定工勤人员担任,标本运送员每日负责科室固定,运送路线固定,不可随意更换 | |
标本送检员运送标本前后须在科室、PCR实验室登记本上登记标本数目及送检员工号 | 标本送检员收取标本、标本接受员接收标本时均须使用PDA扫描贴纸上病区二维码和标本运送员的条码 | |
标本检测 | 将标本根据送达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 将标本根据红区—黄区—绿区顺序进行排序,红区核酸标本优先监测 |
结果异常应急方案 | 病区护士对其所经场所进行环境消杀 | 专门的消杀人员对其所经场所进行环境消杀,将其所在区域升级为红区 |
每次核酸采样记录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采样耗时为采样总耗时/总采样人数。运送时间为采样完成后到运送员将核酸标本送至PCR实验室的时间。检测耗时为运送员将核酸标本送至PCR实验室到发布结果的时间。核酸结果异常人员追查耗时为自其核酸采样开始至工作人员找到该名核酸结果异常人员的总耗时。
1.3.2 标本质量PCR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记录标本漏液、内参过少、信息错误等标本质量不合格的例数。
1.3.3 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新冠病毒核酸采样—运送—检验流程满意度电子问卷调查满意度。该问卷分为患者和工作人员2个版本,均有10个条目。从“信息登记”“采样地点”“人员安排”“现场管理”“采样流程”“动作轻柔”“护士态度”“采样耗时”“核酸异常处理方案”“结果公布时长”10个角度了解患者的满意情况。工作人员版本增加了“操作专业性”和“送检流程”2个角度,删除了“信息登记”和“现场管理”2个角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赋分为1~5分。总分50分,本研究将总得分≥40分定义为满意。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n,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我院日均在院患者为965.43±63.29人,日均工作人员2 461.13±43.22人,红区613.50±32.34人,黄区人数353.73±18.14人,绿区2 459.30± 87.35人。因患者病情变化、防疫工作需要等原因,每日患者和工作人员数目可能存在波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员工人数以及各区人数、核酸试管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如表 2所示。
Variable | Total | Before* | After | t | P |
Patients (n) | 965.43±63.29 | 958.33±59.85 | 972.53±67.878 | 0.608 | 0.548 |
Staff (n) | 2 461.13±43.22 | 2 469.53±44.90 | 2 452.73±41.26 | 1.067 | 0.295 |
People in red zone (n) | 613.50±32.34 | 611.80±34.29 | 615.20±31.37 | 0.283 | 0.779 |
Tubes in red zone (n) | 613.50±32.34 | 611.80±34.29 | 615.20±31.37 | 0.283 | 0.779 |
People in yellow zone (n) | 353.73±18.14 | 356.33±19.34 | 351.13±17.12 | 0.780 | 0.442 |
Tubes in yellow zone (n) | 353.73±18.14 | 356.33±19.34 | 351.13±17.12 | 0.780 | 0.442 |
People in green zone (n) | 2 459.30±87.35 | 2 459.71±95.14 | 2 458.87±82.17 | 0.027 | 0.979 |
Tubes in green zone (n) | 398.30±27.66 | 396.67±28.10 | 399.93±28.10 | 0.318 | 0.753 |
Note: * The range of red/yellow/green zones in the before group refers to the range of red/yellow/green zon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color zoning management mode. |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红区核酸采样—运送—检测全程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 < 0.05),黄区核酸采样(t=2.379, P=0.024)、检测时间(t=4.340, P < 0.001)显著下降,核酸异常人员追查时间显著缩短(t=6.728, P < 0.001),所示如表 3。
Variable | Before(1) | After | t | P |
Red zone | ||||
Sampling (min) | 1.42±0.25 | 1.23±0.15 | 2.551 | 0.017 |
Transport (min) | 41.14±4.13 | 23.37±6.16 | 9.289 | < 0.001 |
Testing (h) | 7.03±0.93 | 4.44±0.58 | 9.126 | < 0.001 |
Yellow zone | ||||
Sampling (min) | 1.48±0.29 | 1.22±0.31 | 2.379 | 0.024 |
Transport (min) | 42.16±7.86 | 35.86±9.4 | 1.994 | 0.056 |
Testing (h) | 7.41±0.91 | 5.85±1.06 | 4.340 | < 0.001 |
Green zone | ||||
Sampling (min) | 1.05±0.10 | 1.12±0.11 | 1.75 | 0.091 |
Transport (min) | 38.65±11.27 | 39.06±15.69 | 0.083 | 0.934 |
Testing (h) | 7.32±0.82 | 7.72±0.55 | 1.556 | 0.131 |
Nucleic acid abnormality tracing (h) (2) | 11.69±2.08 | 7.69±1.82 | 6.728 | < 0.001 |
Note: (1) The range of red/yellow/green zones in the before group refers to the range of red/yellow/green zon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color zoning management mode. (2) A total of 24 nucleic acid abnormalities occurred in the before group and 20 in the after group. |
观察组核酸样本漏液(t=2.506, P=0.018)、内参过少(t=2.689, P=0.012)、信息错误(t=2.615, P=0.014)等质量不合格情况(t=3.759, P=0.001)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所示如表 4。
Variable | Before | After | t | P |
Leakage | 6.47±3.02 | 3.93±2.49 | 2.506 | 0.018 |
Lack | 3.33±2.06 | 1.67±1.23 | 2.689 | 0.012 |
Information errors | 2.00±1.13 | 0.93±1.10 | 2.615 | 0.014 |
Unqualified | 11.80±6.53 | 4.72±2.67 | 3.759 | 0.001 |
观察组患者(χ2=110.72, P < 0.001)及工作人员(χ2=149.12, P < 0.001)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 5)。
Variable | Before | After | χ2/Z | P |
Patient Satisfaction | 674(72.94%) | 801(91.96%) | 110.72 | < 0.001 |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 4.44±0.62 | 4.51±0.53 | -1.702 | 0.089 |
Sampling location | 4.61±0.87 | 4.53±0.79 | -3.932 | < 0.001 |
Personnel arrangement | 4.50±0.91 | 4.49±0.79 | -1.877 | 0.060 |
Site management | 4.48±0.97 | 4.48±0.80 | -2.439 | 0.015 |
Sampling process | 4.46±0.96 | 4.50±0.79 | -0.998 | 0.318 |
Gentle action | 3.99±0.80 | 3.90±0.92 | -1.488 | 0.137 |
Nurse attitude | 4.00±0.81 | 3.95±0.93 | -0.740 | 0.459 |
Sampling time consuming | 3.98±1.23 | 4.37±0.90 | -6.171 | < 0.001 |
Nucleic acid abnormality treatment plan | 4.49±0.89 | 4.47±0.80 | -1.391 | 0.164 |
Result announcement | 2.52±2.08 | 3.49±1.61 | -9.781 | < 0.001 |
Total score | 41.47±5.78 | 42.69±5.58 | -8.216 | < 0.001 |
Staff satisfaction | 1 678(83.44%) | 2 123(94.95%) | 149.12 | < 0.001 |
Sampling location | 4.36±0.79 | 4.52±0.53 | -3.986 | < 0.001 |
Personnel arrangement | 4.47±0.60 | 4.52±0.54 | -1.608 | 0.108 |
Sampling process | 4.52±0.50 | 4.53±0.50 | -0.206 | 0.837 |
Professionalism | 4.50±0.50 | 4.49±0.50 | -0.708 | 0.479 |
Gentle action | 4.44±0.74 | 4.53±0.53 | -1.701 | 0.089 |
Nurse attitude | 4.51±0.51 | 4.49±0.55 | -0.706 | 0.480 |
Transport process | 4.03±0.92 | 4.12±0.83 | -2.212 | 0.027 |
Sampling time consuming | 4.03±0.82 | 3.99±0.83 | -1.492 | 0.136 |
Nucleic acid abnormality treatment plan | 4.41±0.61 | 4.44±0.62 | -1.911 | 0.056 |
Result announcement | 2.83±1.68 | 3.85±1.18 | -20.246 | < 0.001 |
Total score | 42.11±3.21 | 43.48±2.51 | -15.000 | < 0.001 |
通过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对各部门进行科学、有效、精准地管控,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力资源,显著提高了核酸采集—送检—检测各环节的工作效率。采用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前,疫情高传播风险地区的核酸标本在运送和检测顺序上完全随机,可能会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采用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后,红区优先[11-12],为所有工作人员划了工作重点,做到了“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大大减少了高危人群和病情危重患者的无效检测时间。在出现核酸异常患者时,更早地进行控制,避免了大规模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将HIMSS 7级闭环管理理念融入核酸采集—送检—检测的各环节中,做到了全程信息可追溯[13],大大缩短了核酸异常人员的追查时间。今后突发传染病时,本研究可为院内感控体系的快速反应提供宝贵经验。通过评估院内传染的风险,划分区域,形成“隔离带”,达到早期控制疫情传播的目的。同时将人力物力资源统筹规划,做到“重点科室,重点关注”,在高风险区域严格管理的同时,兼顾低风险区域,做到全线覆盖。
3.2 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可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标本的合格率采用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后,标本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原有核酸采样模式下,核酸采样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行为,标本漏液、信息错误等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本研究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下组立三色分区管理模式专项研究小组,对原有核酸采样模式进行细节把控、层层剖析。核酸采集人员、运送员、接受员、检测员相对固定,接受统一的培训,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保证核酸采集—运送—检测全过程的规范化[14]。同时改进核酸采集方式方法,从集中排队核酸采样到床旁操作,减少了患者的流动,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除此之外,核酸采集—运送—检测全程使用PDA进行扫描,将各环节进行信息化,从责任到科室转为责任到人,做到采样前认真核对信息、采样时规范操作、采样后认真检查。
3.3 三色分区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采用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从72.74%升至91.96%,工作人员满意度从83.44%提高到94.95%。疫情期间,减少外出活动无疑会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压抑[15]。而加强人文关怀建设也是近几年来护理行业的重点,如何在做好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患者满意度也是对院内体系重大的考验。通过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将院内传播风险进行分级,减少了高风险患者的流动[16],给绿区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慰藉。同时床旁进行核酸采样,避免了人员聚集,降低了脱口罩暴露的风险。对红区患者而言,红区优先使得无效检测的时间减少,检测速度更快,核酸异常人员追查时间更短。在疫情环境下尽可能做到了无障碍治疗,保证了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满足了患者心理和安全上的需要,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疫情期间,人力资源极度匮乏,医务工作人员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7]。部分工作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8-19],而这与其工作满意度息息相关。在采用融入HIMSS 7级闭环管理理念的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后,所有操作有迹可循,保护了所有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快的核酸检测速度减少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争执[20],提升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今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时,同样须充分分析患者及工作人员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降低医患矛盾发生风险,做到人性化管理。
4 结语疫情期间,院内核酸采集管理使用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后,疫情高传播风险人群核酸标本采样—运送—检测各环节以及核酸异常患者追查的耗时显著缩短,工作效率提高。核酸标本质量明显改善,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三色分区管理模式在新冠疫情大环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为今后突发传染病时,医院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为院内感控体系的快速反应提供参考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
Yang Y, Peng F, Wang R, Yange M, Guan K, Jiang T, Xu G, Sun J, Chang C. The deadly coronaviruses: the 2003 SARS pandemic and the 2020 novel coronavirus epidemic in China[J]. J Autoimmun, 2020, 109: 102434.
[DOI]
|
[2] |
Callaway E, Ledford H. How bad is Omicron? What scientists know so far[J]. Nature, 2021, 600(7888): 197-199.
[DOI]
|
[3] |
Pulliam JRC, van Schalkwyk C, Govender N, von Gottberg A, Cohen C, Groome MJ, Dushoff J, Mlisana K, Moultrie H. Increased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e of Omicron in South Africa[J]. Science, 2022, 376(6593): eabn4947.
[DOI]
|
[4] |
杨雪, 张燕红, 程晔, 陈扬, 何丽明, 王文超, 陆国平, 马健. 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实施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2, 17(3): 175-178. [CNKI]
|
[5] |
何红艳, 杨起, 李金莲, 许光远, 邝亚莹. 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护理组织与管理[J]. 护理学报, 2021, 28(14): 52-55. [CNKI]
|
[6] |
王周雨, 崔书正, 宣玉君, 曹继鹏, 吕雪莹, 史留斌, 朱会耕, 王惠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定点医院医疗核心制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微生物与感染, 2022, 17(4): 268-272. [DOI]
|
[7] |
明耀辉, 米元元, 聂涛, 向成林, 黄海燕, 袁世荧. 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J]. 护理学报, 2020, 27(5): 55-59. [CNKI]
|
[8] |
郭庆峰, 杨扣琴, 赵丽婷, 王秦丽. 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管理平台[J]. 护理研究, 2020, 34(5): 753-755. [CNKI]
|
[9] |
Li R, Niu Y, Scott SR, Zhou C, Lan L, Liang Z, Li J. Us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 for research in a 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 analytic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 (EMRAM) stage 7 hospital in Beijing: cross-sectional study[J]. JMIR Med Inform, 2021, 9(8): e24405.
[DOI]
|
[10] |
黄定凤, 李京波, 刘冬姣, 宋爱梅. 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3): 20-21. [CNKI]
|
[11] |
郑忠骏, 师琳, 王弋, 陈玉熹, 贺鹤群, 黄明伟, 金文扬, 刘宏, 楼炳恒, 温晓红, 丁国娟, 曹伟中, 林华, 周文, 张茂, 调查协作组. 浙江省急诊学科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9): 1196-1202. |
[12] |
李钢, 张鹏, 夏泽锋, 王征, 高金波, 龙跃平, 蔡开琳, 王国斌, 陶凯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外科门诊筛查的临床价值[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 19(4): 356-359. |
[13] |
李希西, 李红, 何梅, 邓兰兰. 互联网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作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8): 1012-1015. [CNKI]
|
[14] |
王伟仙, 刘义兰, 望运丹, 吴丽芬, 周丰勤, 李玲, 张莉, 魏冬丽.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18): 54-57. [CNKI]
|
[15] |
孙启蒙, 覃青松, 陈柏欣, 邵瑞帆, 张坚昇, 李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非湖北地区民众心理应激、抑郁、焦虑情绪和失眠的调查[J].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43): 3419-3424. |
[16] |
黄志辉, 黄波, 汪炯骅. 人口流动对新冠肺炎传播影响的时空分析——以美国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2, 38(5): 65-71. [CNKI]
|
[17] |
刘莉, 李娜, 杨硕, 黄凌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集中救治中心第一梯队护理人员心理变化及对策[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05): 660-662. [DOI]
|
[18] |
Mortier P, Vilagut G, Alayo I, Ferrer M, Amigo F, Aragonès E, Aragón-Peña A, Asúnsolo Del Barco A, Campos M, Espuga M, González-Pinto A, Haro JM, López Fresneña N, Martínez de Salázar A, Molina JD, Ortí-Lucas RM, Parellada M, Pelayo-Terán JM, Pérez-Gómez B, Pérez-Zapata A, Pijoan JI, Plana N, Polentinos-Castro E, Portillo-Van Diest A, Puig MT, Rius C, Sanz F, Serra C, Urreta-Barallobre I, Kessler RC, Bruffaerts R, Vieta E, Pérez-Solá V, Alonso J, MINDCOVID Working Group. Four-month incidence of 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after the first wave of the Spain COVID-19 pandemic[J]. J Psychiatr Res, 2022, 149: 10-17.
[DOI]
|
[19] |
Murat M, Köse S, Savașer S. Determination of stress, depression and burnout levels of front-line nurs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Int J Ment Health Nurs, 2021, 30(2): 533-543.
[DOI]
|
[20] |
Liu Y, Wang P, Bai 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edical disputes in Shanghai and implica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tor, patient and disease[J]. BMC Health Serv Res, 2022, 22(1): 1128.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