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0年 5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0-06-25

特约专稿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讲座
   
特约专稿
65 照日格图
临床试验注册及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论文相关的几个问题

临床试验的注册是2004年由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制度,要求前瞻性临床试验在开始进行之前要在规定的网站上注册,否则该临床试验论文稿件不能在知名国际性医学期刊上发表。此外,国际性医学期刊与我国的医学期刊相比,在对稿件的要求方面有一定差异。本文仅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供读者参考。

2010 Vol. 5 (2): 65-67 [摘要] ( 1722 ) [HTML ( )] [PDF 405KB] ( 2597 )
论著
68 王森; 陈嘉臻; 张文宏
脂阿拉伯甘露糖联合38kD蛋白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为评价以脂阿拉伯甘露糖(LAM)和重组38kD蛋白为混合抗原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在128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活动性肺结核107例,肺外结核21例)﹑51例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和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检测抗LAM和38kD的IgG抗体(LAM-38kD-IgG)。结果显示,LAM-38kD-IgG检测总的敏感性为46.88%,特异性为98.53%,阳性预测值为98.36%,阴性预测值为49.63%。其中肺结核组敏感性为46.73%,肺外结核为47.62%(P>0.05);初治组为45.54%,复治组为51.85%(P>0.05)。涂阳肺结核组敏感性为52.54%,高于涂阴组(39.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AM-38kD-IgG检测在实验对照组中的特异性为98.53%。与结核菌素试验(TST)比较,其特异性远高于TST的41.46%(P<0.01)。LAM-38kD-IgG水平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应用LAM和38kD混合抗原的ELISA诊断技术在诊断活动性结核方面具有中等的敏感性和极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不仅可与结核病的其它诊断方法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且特别适用细菌学检查阴性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

2010 Vol. 5 (2): 68-72 [摘要] ( 3777 ) [HTML ( )] [PDF 530KB] ( 2922 )
73 沈军; 朱启镕; 曹林峰; 俞蕙; 王晓红
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研究在儿童社区获得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感染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期间,因ALRTI住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儿童呼吸道标本中MP和CT 的DNA,并分析两种病原体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结果。在1312份深部鼻咽分泌物标本中,MP和C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率分别为7.85% (103/1312)和2.97% (39/1312),MP在5岁以上儿童中的检出率为33.33%(30/90),而CT在3月以下儿童中的检出率为6.28%(31/494)。MP感染后更易有40℃以上的高热表现,但较少有发绀与重症呼吸道感染的表现,白细胞计数常无明显的升高,但C反应蛋白升高较多见;CT感染后40℃以上的高热和重症呼吸道感染少见,C反应蛋白升高较少见。研究发现,在5岁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ALRTI中,MP是重要的病原体,而在3月以下儿童中,CT为常见病原体之一。

2010 Vol. 5 (2): 73-76 [摘要] ( 2794 ) [HTML ( )] [PDF 936KB] ( 2974 )
77 岳艳; 胡林昆; 徐薇; 熊思东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增强柯萨奇病毒DNA疫苗黏膜免疫及预防小鼠心肌炎的作用

在我们已建立的柯萨奇病毒B3型(CVB3)黏膜疫苗chitosan-pVP1基础上,引入C家族趋化因子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以期诱导更强的粘膜免疫应答,获得更为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将pLTN与pVP1各50 μg混合后再与chitosan形成共聚复合物, 隔周滴鼻免疫小鼠,共4次,末次免疫后2周检测血清IgG、粪便IgA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同时,以3LD50s CVB3腹腔感染小鼠,7天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i-(pVP1+pLTN)可显著增强CVB3特异性血清IgG,粪便IgA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特异性CTL应答。病毒攻击后,该组心肌炎发病率仅为16.7%, 显著低于chi-(pVP1+pcDNA3.1)组的33.3%。心肌组织病理显示,chi-(pVP1+pLTN)组心外膜下仅有轻微炎症,而chi-(pVP1+pcDNA3.1)组除心外膜下有较多淋巴细胞聚集外,心肌内尚有少量炎症浸润和坏死灶,提示LTN与VP1质粒经chitosan共包装后进行滴鼻免疫,可增强CVB3特异性粘膜免疫应答,更有效地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2010 Vol. 5 (2): 77-83 [摘要] ( 2635 ) [HTML ( )] [PDF 2282KB] ( 2902 )
84 翟少伦, 龙进学, 岳城, 袁世山
中国部分地区猪细环病毒1型和2型的分子检测

细环病毒(TTV)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人畜共患DNA病毒,广泛存在于包括人类和家畜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中。目前我国猪群中TTV的流行病学报道较少。为研究猪细环病毒(PTT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09年我国9个省市部分发病猪场中的PTTV1和PTTV2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191份病料中PTTV的总阳性率为77.0% (147/191),其中PTTV1的单一阳性率为68.6%(131/191),PTTV2的单一阳性率为53.9% (103/191),两基因型的共感染率为45.5%(87/19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猪场、不同年龄猪群、不同病料组织中,PTTV的感染情况均不相同。此外,对41份健康猪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TTV阳性率、PTTV1阳性率、PTTV2阳性率及两基因型的共感染率分别为43.9%(18/41)、36.6% (15/41)、24.4% (10/41)和12.2%(5/41)。提示发病猪体内PTTV总阳性率、PTTV1单一阳性率、PTTV2单一阳性率及两基因型的共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猪(P<0.01)。PTTV在临床上是否对猪致病或与其他病原有协同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2010 Vol. 5 (2): 84-88 [摘要] ( 2656 ) [HTML ( )] [PDF 629KB] ( 2797 )
89 龚匡隆; 龚向东; 尤永燕; 张津萍; 孙厚华; 沙仲
男性尿道炎患者多形核白细胞计数与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亚甲基蓝(美蓝)染色检查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并进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培养,以评价非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NGU)的临床意义。2284例性病患者的尿道分泌物涂片,美兰染色镜检多形核白细胞和尿道分泌物的解脲脲原体体外培养。2284例性病患者中,645例患者(28.2%)Uu培养阳性。 在Uu阳性患者中,158例(24.5%)≥5个多形核白细胞,157例(24.3%)为1-4个多形核白细胞, 330例(51.2%)为0个多形核白细胞,其中218例阳性患者(33.8%)无症状,614例阳性患者(95.9%)无体征。 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在解脲脲原体感染中存在明显差异(P<0.001),此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查在证实男性非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5 (2): 89-92 [摘要] ( 2710 ) [HTML ( )] [PDF 443KB] ( 2732 )
病例分析
93 陈玉芊1; 同重湘2; 姜元2; 水永珍2; 田丽丽1; 张颖1,3 ; 祝秉东1
1例L型支气管戈登菌肺部感染的报道

为了筛查结核分支杆菌等细菌的L型细菌,我们将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于兰州市肺科医院就诊的340例痰培养标本分别接种于罗氏培养基、Middlebrook MGIT-960液体培养基、含和不含氯化钠的92-3TB液体培养基以及含和不含蔗糖的Middlebrook 7H9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其菌落生长状况。其中一株(痰标本编号为866)在罗氏培养基(LJ)、Middlebrook MGIT-960、不含氯化钠的92-3 TB(92-3 TB-B)液体培养基以及不含蔗糖的Middlebrook 7H9(7H9-B)半固体培养基不生长,而在含蔗糖的7H9(7H9-L)半固体培养基上呈煎蛋样嵌入性生长,在含氯化钠的92-3TB(92-3 TB-L)液体培养基也生长。涂片抗酸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大小不等的抗酸阴性球形菌。传代培养两代后可见橘红色菌落,涂片抗酸染色可见少量抗酸染色阳性杆状菌,电镜观察见菌体为杆状。PCR扩增16SrRNA DNA,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为放线菌目戈登氏菌属的支气管戈登菌(Gordonia bronchialis, G. bronchialis)。G. bronchialis存在于环境中,在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时可致病。该患者78岁,间断性咳嗽咳痰四年,多次给予抗炎利痰治疗,为条件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结论:我们发现一个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了L型支气管戈登菌,提示肺部感染迁延不愈的老年患者需要考虑感染L型支气管戈登菌的可能。

2010 Vol. 5 (2): 93-99 [摘要] ( 2366 ) [HTML ( )] [PDF 4375KB] ( 2803 )
综述
100 张俊琪1,2; 瞿涤2
肠杆菌科丝氨酸蛋白酶自动转运家族研究进展

丝氨酸蛋白酶自动转运家族(SPATE)是指致病性肠道杆菌通过自动转运的方式产生的一类毒性蛋白。此类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可达35%~55%,均由3个部分组成:N端信号肽序列,协助分泌性毒性蛋白穿越细菌内膜;中部载乘区域,是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的主要结构域;C端转运单位,促使载乘结构域自细菌周浆间隙向胞外分泌。α螺旋的铰链区,连接载乘区域和C端转运单位,其中14个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序列EVNNLNKRMGDLRD非常保守,是蛋白酶水解位点,也是整个蛋白中最长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在SPATE的分泌和成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改变往往会引起该蛋白家族不能正常分泌和成熟。目前有研究将其作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本文就SPATE的转运、分泌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2010 Vol. 5 (2): 100-105 [摘要] ( 2607 ) [HTML ( )] [PDF 1862KB] ( 2887 )
106 董丹丹; 高谦
结核分枝杆菌进化与致病性的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虽然结核病的发病率只有5%~10%,但由于感染人群庞大,所以结核病仍是致死率仅次于艾滋病的全球第2大感染性疾病,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结核病。从目前的流行趋势来看,至2020年,结核病仍会居于全球最严重的10大疾病之列。经济和卫生资源不发达的地区,往往是结核病的高发区。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中国2008年集中了全球35%以上的结核病病例。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共感染,结核病的发病率可达290/10万,是发达国家的100倍以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流行,以及不同基因型菌株的致病性和传播力不尽相同。如细胞和动物模型都证实在东亚流行的北京基因型菌株比其他基因型菌株具有更高的毒力,能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结核分枝杆菌进化分型与菌株致病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0 Vol. 5 (2): 106-110 [摘要] ( 3446 ) [HTML ( )] [PDF 493KB] ( 3102 )
111 沈洪波; 王洪海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研究进展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主要用于接种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个体,包括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和潜伏感染者。治疗性疫苗可逆转发生在疾病进展期的非保护性免疫反应,使其向Th1型反应发展;能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有效激发宿主针对结核分枝杆菌以抗原为基础的细胞免疫反应,诱发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来清除胞内寄生的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性疫苗将有助于防止潜伏结核病的复发;与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2010 Vol. 5 (2): 111-116 [摘要] ( 3028 ) [HTML ( )] [PDF 711KB] ( 3447 )
117 罗云蔓1; 郭晓奎2; 姜叙诚1
病原菌逃避单核-巨噬细胞杀灭策略的研究进展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宿主免于多种致病菌的感染;细菌在与宿主单核-巨噬细胞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多种逃避杀灭的有效策略,得以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增殖。本文从细菌抗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抗巨噬细胞内吞噬溶酶体降解作用、诱导和抑制巨噬细胞凋亡或坏死四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细菌逃避单核-巨噬细胞杀灭策略的研究进展。

2010 Vol. 5 (2): 117-120 [摘要] ( 2592 ) [HTML ( )] [PDF 475KB] ( 2524 )
121 廖勇; 廖万清
深部真菌病相关免疫重建综合征

机体的免疫力在清除感染微生物中起重要的作用,然而免疫功能的恢复或免疫失衡(包括免疫反应不足和免疫反应过度),都会对机体产生损害。免疫重建综合征(IRS, Immune reconstitution syndrome)是指,原有免疫抑制状态迅速缓解所激发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局限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它常被误判为抗真菌治疗的失败。目前具有快速强效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使得IRS逐渐被人们所认识。IRS的概念强调了免疫失调及过度免疫反应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但在内源性抗感染免疫反应不足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免疫调节治疗也是必要的。

2010 Vol. 5 (2): 121-125 [摘要] ( 2236 ) [HTML ( )] [PDF 591KB] ( 2772 )
讲座
126 周志统
医学实验室的几个生物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但仍有一些生物安全问题被医学实验室忽视,如常规标本和细胞培养系中可能存在病原,用于检测样本的实验室设备可能被病原污染。对这些被忽视的生物安全问题,应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关注,并提高必要的个人防护水平。

2010 Vol. 5 (2): 126-128 [摘要] ( 1482 ) [HTML ( )] [PDF 383KB] ( 2236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