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2年 17卷 1期
刊出日期 2022-02-25
 

新年寄语
特约专稿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新年寄语
1 瞿涤1,张文宏2
防范应对风险,期待正常生活回归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总干事谭德塞在2022年新年寄语中表示,他对人类在2022年战胜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类有望在这一年结束疫情。经过2年时间,目前全球COVID-19病例总数达到了2.87亿,近550万名患者丧生。在步入2022年之际,遏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传播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谭德塞总干事认为只要各国联手就可以抑制病毒蔓延。
2022 Vol. 17 (1): 1-1 [摘要] ( 31 ) [HTML ( )] [PDF 550KB] ( 106 )
特约专稿
2 郭艺飞1, 张继明1,2,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Omicron变异株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 B.1.1.529 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 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有至少30个突变,远远超过其他流行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根据对突变位点的分析以及初步实验证实,该毒株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Omicron变异株会怎样影响新冠疫情的走向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Omicron变异株的基本特征、检测、致病性、传染性、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
2022 Vol. 17 (1): 2-8 [摘要] ( 48 ) [HTML ( )] [PDF 737KB] ( 204 )
论著
9 王建斌,李雪琦,王丽春,吴化叶,程继帅,牟唐维,李琦涵
单纯疱疹病毒2型衣壳支架蛋白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本研究旨在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衣壳支架蛋白ICP3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以HSV-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V-2 ICP35的编码基因UL26.5,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ICP35免疫家兔后获得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CP35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HSV-2 UL26.5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1 065 bp,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104,免疫家兔的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SV-2 ICP3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HSV-2 ICP35可在感染后8 h出现于细胞核周围,12 h表达量进一步增加并向细胞核内聚集,16 h后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均可检测到聚集成斑点状的衣壳支架蛋白。结果表明,HSV-2 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对其在HSV-2增殖中表达特性的分析,将为研究UL26.5基因的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药物靶标等奠定基础。
2022 Vol. 17 (1): 9-17 [摘要] ( 79 ) [HTML ( )] [PDF 3740KB] ( 154 )
18 靳梦彤1,李雪2,党娟娟1,李泽宇1,张盈1,黄新祥1
伤寒沙门菌非编码RNA617的分子鉴定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S. Typhi)中非编码RNA617(non-coding RNA617,ncRNA617)的分子特性,并研究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ncRNA617的表达,通过cDNA 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5’-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5’RACE)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3’RT-PCR)实验分析ncRNA617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构建ncRNA617缺陷菌株、回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等相关菌株,通过生物膜形成实验,观察ncRNA617对伤寒沙门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析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ncRNA617和差异基因的结合区域,初步分析ncRNA617发挥调控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确有ncRNA617的表达,长度约300 nt,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mig-14终止密码子下游967 nt处,终止位点位于t2681起始密码子上游 2 378~2 560 nt处。与野生对照菌株相比,ncRNA617缺陷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P<0.05),回补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恢复至野生菌株水平,过表达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所下降(P<0.05)。qPCR结果表明,ncRNA617可负向调控多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P<0.05)。经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发现,ncRNA617与差异基因有不同的结合区域。本研究结果提示,ncRNA617在伤寒沙门菌中存在,其长度约270~452 nt。ncRNA617可能通过靶向结合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下调基因表达,从而负向调控伤寒沙门菌生物膜的生成。
2022 Vol. 17 (1): 18-29 [摘要] ( 53 ) [HTML ( )] [PDF 5599KB] ( 194 )
30 郑方1,高丹红1,张雨2,沈银忠1,3
上海市某医院艾滋病合并梅毒病例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为了解近年来上海市艾滋病合并梅毒患者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2013—2019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临床中心)诊断为艾滋病合并梅毒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详细查询研究对象的住院登记资料和病史,本文整理出用于研究的资料,并将研究对象分为艾滋病合并梅毒组和艾滋病不合并梅毒组。结果显示,临床中心艾滋病患者中有10.55%合并梅毒;2013—2019年临床中心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7.640,P<0.05),每年7—8月份为收治高峰期。患者主要来源于本地居民(占55.49%),男女性别比为14∶1,平均年龄为38±12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艾滋病合并梅毒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病例来源和CD4T细胞计数,其中本地来源、年龄在21~40岁、男性和CD4T细胞计数≤500 /μL是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提示,上海市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病例数呈上升趋势,重点防控人群是上海市青壮年男性居民,应提高对此类人群的主动监测能力,加大筛查力度,做好健康教育;重点防控时间是每年7、8月份,应精准防控以期取得明显效果。本研究为上海市此类疾病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022 Vol. 17 (1): 30-34 [摘要] ( 60 ) [HTML ( )] [PDF 1316KB] ( 138 )
病例分析
35 朱卫平,邓洪岩,刘君
VITEK 2 Compact 联合MALDI-TOF MS、16S rDNA基因测序对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对比鉴定报告
类志贺邻单胞菌属于肠杆菌科的邻单胞菌属,是革兰阴性杆菌,为人类条件致病菌,该菌首先发现于胃肠道,但无明确证据证实其具有肠致病性,仅个别例证报道其可引起败血症和肠胃炎。霍乱弧菌属于弧菌属,革兰阴性杆菌,血清型O1群和O139群是甲类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通过侵袭力和霍乱肠毒素致病,可引起严重的呕吐和腹泻;而血清型非O1/O139群血流感染在国内偶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肝病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伴呕吐,且畏寒、寒战,血培养检出1株革兰阴性杆菌,初期经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为霍乱弧菌;但后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测序,均确认为类志贺邻单胞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输血、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本报告结果提示,当Vitek-2 Compact将待检样本鉴定为霍乱弧菌等临床少见菌时,仍须结合细菌菌落形态、辅助生化试验以及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采用质谱、基因测序等其他检测手段进行复核。
2022 Vol. 17 (1): 35-40 [摘要] ( 65 ) [HTML ( )] [PDF 836KB] ( 112 )
综述
41 刘曦1, 2,沈洪波2,王菲菲3,徐军发1
结核免疫应答相关白细胞介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及效应功能。结核抗原特异性诱导的白介素的表达水平能够表征结核杆菌感染后的机体状态。在机体的抗结核免疫应答中,白介素可以直接调控吞噬细胞对胞内感染结核杆菌的杀菌活性;也能够调控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并进一步激活吞噬细胞的杀菌功能。目前,部分白介素已被证明有望用于结核病的免疫辅助治疗,正在进行相关临床实验。本文对白介素调控免疫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结核病的白介素免疫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2022 Vol. 17 (1): 41-46 [摘要] ( 35 ) [HTML ( )] [PDF 700KB] ( 275 )
47 巫祺乐1,方子璇1,袁舒颖1,陈妍雯1,陈力2,孙桂芹1
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 EM)可引起肺部感染、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等疾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较高,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EM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目前EM的耐药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产生药物灭活酶、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外排泵、形成生物膜等方面。EM可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如GOBBlaBCME等,从而介导多重耐药。本文就国内外EM耐药现状、耐药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和控制EM的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
2022 Vol. 17 (1): 47-54 [摘要] ( 60 ) [HTML ( )] [PDF 913KB] ( 386 )
55 吴小英1,孟庆红2,姚开虎2,许红梅1,符州3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及其抗体制剂的研究进展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接种疫苗主动免疫预防或使用抗体制剂被动免疫预防是避免重症感染和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须研制不同类型的RSV疫苗:减毒活疫苗对婴儿来说,可能是最佳选择;亚单位疫苗有引起增强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不适合RSV血清学阴性的婴幼儿接种,主要适用于老年人和孕妇。研发安全且有效的RSV疫苗难度大,虽然已有30余种RSV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显示出应用潜力,其中F纳米颗粒疫苗已率先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但在老年人和孕妇中未达预期效果。在RSV流行季节前,使用特异性抗体制剂也是预防高危人群严重RSV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长效单克隆抗体MEDI8897比帕利珠单抗更具成本效益,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且获得优先研发资格。多克隆免疫球蛋白RI-002已在免疫缺陷人群中显示出较好的预防效果,具有进一步研发的现实意义。本综述针对近年来RSV疫苗及其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期望为RSV的预防提供参考。
2022 Vol. 17 (1): 55-64 [摘要] ( 76 ) [HTML ( )] [PDF 809KB] ( 389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