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防控中领略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卢洪洲1, 2, 3; 孙建军1; 闻玉梅4

微生物与感染 ›› 2009, Vol. 4 ›› Issue (4) : 195-197.

PDF(4832 KB)
欢迎访问《微生物与感染》官方网站,今天是
PDF(4832 KB)
微生物与感染 ›› 2009, Vol. 4 ›› Issue (4) : 195-197.
述评

从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防控中领略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 卢洪洲1, 2, 3; 孙建军1; 闻玉梅4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2009 年3—4 月, 墨西哥暴发了一次原因不明的肺炎, 仅墨西哥城就发生数百例, 其中59 例死亡。同年4 月15 日美国首次出现了由新“猪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染病例, 证实为一种过去在人及猪中均未出现过的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1] , 在墨西哥暴发流行的肺炎病原就是该新甲型H1N1 流感病毒[2] , 现正式将其命名为2009 甲型H1N1 流感病毒。由于人群中普遍缺乏对此新病毒的抵抗力, 新病毒很快在美洲其他国家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9 年于4 月29 日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升为5 级; 随后新病毒又在欧洲快速传播, 2009 年6 月11 日,WHO进一步将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升为最高级( 6 级) , 即正式宣告流感已在全球大流行。这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同时对疫苗的生产和接种提出了要求[ 3, 4 ] 。目前2009 甲型H1N1 流感流行尚未结束, 现就有关的一些科学问题讨论如下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卢洪洲1, 2, 3; 孙建军1; 闻玉梅4. 从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防控中领略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性[J]. 微生物与感染. 2009, 4(4): 195-197

PDF(483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