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6年 11卷 3期
刊出日期 2016-06-25

导读
特约专稿
论著
综述
   
导读
129 闻玉梅
导读与评议(2016年第3期)

面临夏季,本期针对蚊虫传播疾病刊出多篇论文与综述。为供读者及时阅读,其中“Zika病毒与Zika病毒病”及“Zika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特约专稿已于今年网上优先发表,本期则以纸质刊出。本期发表了于德山等的论文,他们在甘肃省陇南市及酒泉市(分别位于海拔900~2 500 m及海拔200~5 700 m)共采集4 412只蚊虫,进行病毒分离和多种病毒基因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我国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LNV)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山西省和辽宁省,且主要从库蚊和背点伊蚊中分离到。这是一篇在我国高原地区进行流行病学与病毒学整合性研究的有价值论文。 抗病毒免疫方面,鉴于接种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疫苗会导致比未接种疫苗者更严重的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增强性疾病(RSV vaccine-enhanced disease,RVED)......

2016 Vol. 11 (3): 129-129 [摘要] ( 179 ) [HTML ( )] [PDF 158KB] ( 442 )
特约专稿
130 瞿涤
Zika病毒与Zika病毒病

Zika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新现虫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轻症发热,因病重住院者罕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Zika病毒病的流行与自身免疫性神经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先天性小头畸形有关,引起了专家和公众的关注,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2016 Vol. 11 (3): 130-136 [摘要] ( 420 ) [HTML ( )] [PDF 1424KB] ( 1020 )
137 宋志刚1,王蔚1,胡芸文1,2
Zika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Zika病毒是一种新现虫媒黄病毒,近期在美洲暴发流行,并有向全球扩散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Zika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文就Zika病毒的核酸检测、抗原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6 Vol. 11 (3): 137-143 [摘要] ( 382 ) [HTML ( )] [PDF 1096KB] ( 894 )
论著
144 贾然1,陆路2,梁小珍3,孙志武2,谭令兵3,徐梦华1,苏犁云1,徐锦1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增强性疾病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体,但该病毒的灭活疫苗可引起RSV疫苗增强性疾病(RSV vaccine-enhanced disease,RVED),因此至今仍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RVED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使用能有效模拟RVED的动物模型是探索RVED发生机制的主要手段,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能稳定模拟RVED表现的小鼠模型。将BALB/c小鼠分成3组,即甲醛灭活RSV疫苗接种组(FV组)、活RSV接种组(VV组)和对照组(BV组),并模拟自然感染对其攻毒。通过小鼠体重监测、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流式细胞术等,观察FV组小鼠感染RSV后的病毒载量、肺部炎症和T细胞免疫状态。结果显示,与VV组和BV组相比,FV组小鼠RSV攻毒后的体重占初始体重百分比显著降低,肺部炎症最明显,且仅FV组出现支气管和毛细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荧光定量PCR显示,FV组小鼠的肺部RSV载量最低。流式细胞术显示,攻毒4 d后FV组CD4 T细胞数与其他两组相比显著增加,且CD4 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及IL-4/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比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CD8 T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FN-γ低于VV组。结果提示,RVED小鼠呈现出Th2优势型免疫应答及CD8 T细胞功能不足,模型初步建立成功,为RVED发生机制的探索和RSV疫苗的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6 Vol. 11 (3): 144-152 [摘要] ( 238 ) [HTML ( )] [PDF 2364KB] ( 1347 )
153 于德山1,*,崔世恒2,*,付士红3,*,曹蕾3,曹玉玺3,陈生邦1,李国太1,蒋建祥1,梁国栋3
2014年甘肃省部分地区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为调查甘肃省部分地区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本课题组2014年在甘肃省酒泉市和陇南市地区共采集蚊虫4 412只。酒泉市共采集蚊虫2属3种2 833只,其中背点伊蚊(Aedes dorsalis)2 665只(94.1%)、刺扰伊蚊(Aedes vexans)150只(5.3%)、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18只(0.6%);陇南市共采集2属2种1 579只蚊虫,其中淡色库蚊1 451只(91.9%)、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128只(8.1%)。经实验室常规处理后,将蚊虫标本分为96批,接种于C6/36、BHK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多种病毒基因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显示,96批蚊虫标本在3种细胞中均未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在18批蚊虫标本研磨液中检测到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LNV)基因阳性。病毒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在甘肃省检测到的辽宁病毒与此前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辽宁病毒亲缘关系最近。

2016 Vol. 11 (3): 153-158 [摘要] ( 254 ) [HTML ( )] [PDF 853KB] ( 818 )
159 刘琳琳,叶国军,江永忠,方斌,李翔,肖红雨,李国明
2013—2014年湖北省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分析

为了解2013—2014 年湖北省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全省7个监测点1 642份活禽相关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型别与阳性率监测。结果显示,2013—2014年湖北省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平均阳性检出率为19.1%,检出的禽流感病毒型别以H9亚型为主(占57.3%),未检出H7亚型。不同地区和季节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差异,鄂西北冬春季病毒检出阳性率高于鄂西南和江汉平原;家禽屠宰加工厂检出阳性率最高;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来自清洗禽类的污水。结果提示,湖北地区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且型别多样,家禽屠宰加工人员对禽流感病毒有较高的暴露风险,需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2016 Vol. 11 (3): 159-164 [摘要] ( 293 ) [HTML ( )] [PDF 1473KB] ( 765 )
165 徐仲卿1,*,沈思兰1,*,朱绍琴2,张万菊2,胡芸文2,钱方兴1
2010—2013年上海长宁地区成人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分子特征

为研究上海长宁地区成人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分子特征,收集2010年6月—2013年12月长宁区定点医院成人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1 55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B组和C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显示,1 5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9±15.59)岁,其中男性691例、女性863例。共检出轮状病毒200株,检出率为12.87%。18~39岁组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9.15%,40~59岁组为15.58%,60~79岁组为15.16%,≥80岁组为18.57%。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G型以G9亚型最多(29.82%),P型以P[8]亚型最多(77.19%),GP组合以G9P[8]最多(25.73%)。结果提示,2010—2013年上海长宁地区成人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在就诊患者中以中老年多见,基因型以G9P[8]最多。

2016 Vol. 11 (3): 165-170 [摘要] ( 244 ) [HTML ( )] [PDF 1547KB] ( 930 )
171 刘丹丹1,焦永军2,章倩云1,李志锋2,祁贤2,宋勇春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中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本文旨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中和抗体进行定性和效价评估,建立中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96孔微量培养板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并接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以抗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单克隆抗体为一抗,使用间接ELISA检测SFTSV NP,根据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判断阳性孔数,采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以反映SFTSV在Vero-E6细胞中的复制水平。ELISA检测中和抗体作用后的病毒残余量,可间接反映中和抗体的作用效果并进行定量。应用以上建立的微量中和-ELISA对10例SFTS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效价测定,8例患者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7份患者恢复期血清效价达1∶1 280,急性期血清效价最高为1∶640。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操作简便,结果判定客观,所需时间短,可用于临床血清抗体诊断,也可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效果临床评价等。

2016 Vol. 11 (3): 171-175 [摘要] ( 208 ) [HTML ( )] [PDF 580KB] ( 871 )
176 鄯科明1,李天一2,濮吉2,3
2,4-二氨基喹唑啉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活性。为发现此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考察了15种带有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2,4-二氨基喹唑啉衍生物7a~7o的抑菌活性。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底物与酶的结合能进行预测,并用标准2倍稀释法测定这15种化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相比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化合物7a、7g和7k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MIC均≤1 mg/mL。进一步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筛选模型对7a、7g和7k进行分子水平抑菌实验,分别测定其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发现化合物7k具有最佳抑制活性(IC50为4.97×10-2 mg/mL)。此外,对15种化合物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对抑菌活性有贡献。这一研究有望为抑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2016 Vol. 11 (3): 176-182 [摘要] ( 233 ) [HTML ( )] [PDF 2758KB] ( 902 )
综述
183 陈小燕,潘珏
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全球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不断出现。关于细菌耐药机制中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发现,外排泵与生物膜形成有密切联系,不同细菌的不同外排泵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各异,而生物膜形成又影响外排泵基因表达。本文就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6 Vol. 11 (3): 183-187 [摘要] ( 377 ) [HTML ( )] [PDF 486KB] ( 1684 )
188 王森,张文宏
结核病诊断技术新进展

结核病疫情亟需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但长久以来其诊断一直依靠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涂片和培养技术,并不能满足快速诊断的需要。为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多种结核病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如新的影像学检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显微镜学诊断技术、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核酸扩增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和方法,其中部分技术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推荐,部分正在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或验证,反映了近年来结核病诊断发展的新方向。

2016 Vol. 11 (3): 188-192 [摘要] ( 322 ) [HTML ( )] [PDF 508KB] ( 940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