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微生物与感染》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 全选
    |
    论著
  • 孙欣然,田思成,马艳龙,冯飞,张荣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29-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1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甲病毒(alphavirus)主要包括致关节炎的旧世界甲病毒和引发致命性脑炎的新世界甲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疾病。为了使用安全方便的工具来研究甲病毒的入侵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LV)的假病毒颗粒和基于新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urs,SINV)的病毒复制子颗粒(virus replicon particle,VRP)系统。利用包装的假病毒和复制子颗粒,验证了硫酸乙酰肝素生成相关基因B3 gat3(beta-1, 3-glucuronyltransferase 3)和致关节炎甲病毒入胞受体基因Mxra8(matrix remodeling associated 8)的敲除对不同甲病毒成员入胞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的MLV假病毒和SINV的复制子颗粒系统,为甲病毒成员的入侵感染机制研究和抗病毒策略开发等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实验工具。
  • 张园园1,*,孙竹林2,*,赵爱华1,周亚洲2,杨瑞馥2,张平平2,魏东1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37-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2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制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本研究制备了6份F1抗体阳性参考品、8份F1抗体阴性参考品、1份最低检出限参考品和1份重复性参考品,组成了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对参考品进行均匀性检查及稳定性评估,并组织4家实验室进行协作标定。结果显示,参考品均匀性及稳定性良好。协作标定结果显示,6份阳性参考品阳性率均为100%;8份阴性参考品阴性率均为100%;最低检出限参考品的检出水平介于1~100倍稀释度;重复性参考品检测结果一致(其中酶联免疫法及上转发光法试剂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鼠疫耶尔森菌F1抗体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基本符合体外诊断试剂参考品的要求,可用于相关试剂的质量评价。
  • 钟霓,王东江,郭建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43-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3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对2014—2021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剔除重复菌株后,本院8年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 396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56.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8.4%)和真菌(5.3%)。居前8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21.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 (17.4%),肺炎克雷伯菌(14.9%)、金黄色葡萄球菌(7.2%),鲍曼不动杆菌(5.4%),粪肠球菌(4.2%),屎肠球菌(3.7%)和铜绿假单胞菌(3.5%)。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过5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低至1%;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46.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的累计耐药率均大于4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分别为44.6%和74.5%的占比。
  • 王雅萍1,*,潘苗苗2,*,夏欣媛2,肖振明2,杨浩2,吴志国3,赵超2,4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51-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4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调查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特征并验证肠道微生物是否可以成为抑郁症干预的新靶点,本研究共收集19例抑郁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采用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参与者进行评估。基线微生物群分析显示,与健康人相比,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无群落级差异。差异物种分析表明,在抑郁症组中存在大芬戈尔德菌(Finegoldia)、干酪乳杆菌(Lactiaseibacillu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lbacter)、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 6种标志性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健康组中显著富集的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与抑郁焦虑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本研究基于肠道微生物16SrRNA的高通量测序来解析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并为缓解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提供了潜在的微生物干预靶点。
  • 病例分析
  • 郑小苹1,*,周斐然2,*,李仲华3,杨清銮2,杨逸轩2,邵凌云2,阮巧玲2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57-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5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天疱疮患者易合并感染。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回顾性分析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天疱疮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易感部位及主要病原体分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142例天疱疮患者中,有74例(52.1%)合并感染。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中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者占27.0%(P<0.001),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者占83.3%(P<0.001),且3个月内糖皮质激素累计剂量较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OR=7.96,95% CI为[1.95,32.41])和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OR=6.47,95% CI[2.73,15.33])是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易感部位为创面及肺部,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证实,低白蛋白血症和使用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早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合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发生。
  • 张小敏,刘露露,张依枫,韩晓颖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63-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6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咽痛”患者,辗转诊治2月余,曾疑诊为淋巴瘤,就诊期间出现发热、咳白粘痰、眼睑上抬困难、口角歪斜、黑便、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诊断及病原体培养,最终确诊为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深刻认识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原学特征,并了解真菌实验室检测新技术,有利于临床诊断、鉴别和早诊早治。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综述
  • 宋凌云,孙峰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71-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7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普瑞玛尼(PA-824)是最新批准用于结核病治疗的药物之一。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含有普瑞玛尼的治疗方案对药物敏感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均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和临床疗效,普瑞玛尼投入临床应用后有望为结核病治疗策略带来突破性的改变。本文综述了普瑞玛尼的药理学特性和现有临床研究,总结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 肖志辉1,陈曦2,吴刚2,吴登龙2
    微生物与感染. 2023, 18(3): 176-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3.03.008
    摘要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脓毒症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种由病原微生物诱导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多器官系统衰竭,造成严重的后果。研究表明,当脓毒症发生时,一些非编码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微RNA(microRNA,mi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这些转录产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脓毒症和多器官系统衰竭的进程。正确认识非编码RNA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临床中脓毒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3类非编码RNA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