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 15卷 2期
刊出日期 2020-04-25

特约专稿
论著
综述
   
特约专稿
71 陈翔, 高晓东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解读
细菌耐药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健康、发展和安全造成根本性威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具有现实紧迫性,势在必行。近期,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质控中心联合发布了《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下文简称《指引》),对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医院感染精准防控提出了建议,内容包括集束化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卫生、主动监测、接触预防、患者隔离和环境清洁消毒。为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引》,本文对其进行解读,期望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0 Vol. 15 (2): 71-75 [摘要] ( 181 ) [HTML ( )] [PDF 637KB] ( 820 )
论著
76 姚梦依,钱嘉宁,狄玉昌,陈润,白嘉诚,张雪莲
新型抗结核活性化合物H37Ra的耐药菌筛选及其菌落表型
ATB-152E和ATB-152J为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获得的具有良好抗结核活性的两种结构类似的小分子化合物,本文就其作用靶标及耐药机制进行探索。采用含药平板涂板筛选以及平板划线培养法逐步提高化合物浓度,分别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ATB-152E和ATB-152J耐药菌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耐药菌株,用微孔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对它们的菌落形态、生物膜形成等表型进行观察并与野生株进行比较。通过不断提高化合物筛选浓度最终筛选到ATB-152E耐药菌株17株、ATB-152J耐药菌株15株,这两种化合物的耐药频率均为10-7。生长表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结核分枝杆菌相比,ATB-152E耐药菌菌落褶皱变多,ATB-152J耐药菌菌落形态更为扁平,褶皱变少。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所需时间与野生株也存在差异,提示活性化合物耐药菌的突变可能导致细菌脂质代谢异常。ATB-152E和ATB-152J耐药菌的获得,为后续深入探索这两种具有良好抗结核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0 Vol. 15 (2): 76-81 [摘要] ( 50 ) [HTML ( )] [PDF 10471KB] ( 374 )
82 黄桂贤1,2,梁珊珊2,彭影1,2,沈洪波2,王菲菲3,徐军发1
miR-125b-5p促进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和小鼠体内存活的研究
通过观察miR-125b-5p对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和小鼠体内存活情况的影响,探究其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不同培养基对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并计数;以1640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培养所有实验用细胞。将终浓度50 nmol/L的miR-125b-5p 模拟物、miR-125b-5p 抑制剂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加入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用分枝杆菌分别感染宿主细胞(A549、THP-1和RAW264.7)以及C57BL/6小鼠。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5b-5p的表达量。结果miR-125b-5p在分枝杆菌感染的多种宿主细胞及小鼠中都显著上调表达,其中小鼠肺部的表达量提高了约15倍。分别转染模拟物和抑制剂后,再用分枝杆菌感染细胞,结果发现miR-125b-5p可促进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当miR-125b-5p抑制剂注射到卡介苗(BCG)感染的小鼠体内时,小鼠体内的细菌载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证明miR-125b-5p可调控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及小鼠体内的生长,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结核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2020 Vol. 15 (2): 82-87 [摘要] ( 58 ) [HTML ( )] [PDF 1998KB] ( 392 )
88 周宜庆1,阮永春1,周洁1,张海旺1,苏美霞1,曾敏1,王丹1,茅国峰2,李明晖1
肺炎克雷伯菌Hfq蛋白特性及对耐药的影响
Hfq(host factor for RNA phage QB replicase)蛋白是一个全局性调节因子,广泛参与细菌生长、趋化、毒力、耐药及应对外界选择压力等方面的调节,但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到59株KP,将其hfq基因与11例常见临床感染菌株hfq基因〔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数据库下载〕进行了比较。所有hfq基因经EMBOSS Transeq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用MAFFT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通过NCBI数据库中的保守结构域预测Hfq蛋白结构域。分别采用ESPript3.0、Phyre2分析Hfq蛋白的二、三级结构。59株KP中仅3株hfq基因的5个密码子位点存在差异,而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KP与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之间,Hfq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主要区别在C末端上;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相比,KP Hfq蛋白在N末端和C末端上差别较大;所有菌株C末端均呈酸性。三级结构预测提示68(66.67%)个氨基酸与模板序列一致, 较为保守的功能结构为54-VYKHAI-59序列。采用CRISPR/Cas9同源重组技术敲除KP的hfq基因,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基因敲除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野生株有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KP的Hfq蛋白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可能参与了KP的耐药调节。
2020 Vol. 15 (2): 88-97 [摘要] ( 77 ) [HTML ( )] [PDF 4389KB] ( 728 )
98 姚海兰1,宋娟2,王欣玲2,王瑞芳2,宋芹芹2,史冰田2,韩俊2
柯萨奇病毒B3型感染引起HeLa细胞内源性小干扰RNA的变化
探究柯萨奇病毒B3型(Coxsackie virus type B3, CVB3)感染的细胞是否诱导内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产生。以CVB3接种HeLa细胞,在细胞培养箱(5% CO2、37 ℃)孵育1 h。随后加入含2%血清的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3 h和6 h后收集细胞。用高通量测序(二代测序) 试剂盒提取细胞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构建文库,上机测序。过滤数据,去除插入片段过长的序列、低质量序列、poly A序列和小片段序列,与已知的小RNA数据库比对鉴定siRNA。通过茎-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内源性siRNA在感染CVB3后的表达。结果显示,感染CVB3 3 h和6 h后,HeLa细胞产生了多种内源性siRNA。其中内源性siRNA(novel_sir3502和novel_sir2806)在感染后3 h和6 h均可持续表达。经比对,novel_sir3502和 novel_sir2806均可以识别45S和28S核糖体前体RNA。结果提示,CVB3感染可能干扰核糖体成熟。
2020 Vol. 15 (2): 98-103 [摘要] ( 62 ) [HTML ( )] [PDF 728KB] ( 704 )
综述
104 杨浩1,2,邬永琳1,2,荣星喻1,2,严雨晨1,2,汪慧菁3,牛辰1,2,赵超1,2
从肠道菌群角度再认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致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多有报道。该病在病原学和临床表现上与发生在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有诸多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比两者异同,尝试从其共同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角度,提出并探讨患者肠道菌群可能参与其致病的潜在机制,旨在为深入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致病机制及加速研发重症肺炎预测指标提供一种可能的新思路。
2020 Vol. 15 (2): 104-107 [摘要] ( 143 ) [HTML ( )] [PDF 404KB] ( 365 )
108 潘庆春,汤正好,余永胜,奚敏,臧国庆
新型城镇化形势下的流感防控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严重威胁安全的公共卫生。流感防控采取的综合策略为加强流感监测、推广流感疫苗接种、做好疾病暴发的调查和控制、积极施予医疗救治等。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出现快速、规模化聚集,这给现行的流感防控体系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流感防控和诊治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2020 Vol. 15 (2): 108-114 [摘要] ( 46 ) [HTML ( )] [PDF 859KB] ( 472 )
115 王诗琳,孟天娇,商庆龙
肠道病毒溶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是引起人类无症状或轻微病变的病毒,以此为基础的溶瘤病毒已受到广泛关注。大量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肠道病毒靶向杀伤肿瘤(溶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不同肠道病毒作为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溶瘤性肠道病毒的分子机制、肠道病毒的改造与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 Vol. 15 (2): 115-121 [摘要] ( 53 ) [HTML ( )] [PDF 642KB] ( 620 )
122 陈竹,陈军华
肠道菌群与结核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特别是肠道菌群与人体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会引起肠道菌群改变,而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增加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两者通过机体免疫反应、菌群代谢产物等因素相互影响。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结核病的关系、肠道菌群与结核病相互影响的可能机制、抗结核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20 Vol. 15 (2): 122-128 [摘要] ( 45 ) [HTML ( )] [PDF 676KB] ( 623 )
129 刘瑞杰1,王鑫霞1,王露1,赵梓尧1,余驰昊1,俞洪2,杨雪静3,孙桂芹1
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0 Vol. 15 (2): 129-134 [摘要] ( 53 ) [HTML ( )] [PDF 745KB] ( 462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