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18年 13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8-02-25

新年寄语
特约专稿
论著
综述
   
新年寄语
1 瞿涤1, 张文宏2
与时俱进,探索不止

岁序更迭,万象更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微生物与感染》于2017年共出版6期,发表研究论文、综述文章58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叉学科及科学研究中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成为科学前沿或突破点,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导致科学领域发生变革。本刊始终倡导学科间交叉,促进基础、临床、预防医学、医学及兽医之间的学科交流,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呈现了基础与临床结合,临床与预防结合,人类感染性疾病与动物性疾病等相互交叉研究结果,体现了“One World,One Health”的理念。本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中凝结着作者、读者与编者的智慧和辛勤汗水......

2018 Vol. 13 (1): 1-1 [摘要] ( 217 ) [HTML ( )] [PDF 137KB] ( 368 )
特约专稿
2 谷晓宇,谢彦晖
Epstein-Barr病毒相关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第1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的病毒,且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其感染与某些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免疫治疗手段发展迅速,但EBV阳性淋巴瘤的治疗目前主要仍以放化疗为基础,结合抗病毒药物。因此,加强EBV及其相关淋巴瘤的研究,寻找有效预防或治疗EBV感染的方法,将有望改善EBV阳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2018 Vol. 13 (1): 2-7 [摘要] ( 246 ) [HTML ( )] [PDF 593KB] ( 912 )
论著
8 田苗苗1,张优仪1,王小莲2,钟江1,李瑞1
一株减毒百日咳鲍特菌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百日咳是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引起百日咳的最主要病原菌。近年来世界各地多次出现百日咳暴发,迫切需研制更加有效的新型百日咳疫苗。本研究构建了一株减毒百日咳活疫苗BPTM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编码百日咳鲍特菌主要毒力因子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和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 toxin,DNT)的基因,并用大肠埃希菌的同源基因置换了负责气管细胞毒素(tracheal cytotoxin,TCT)转运的基因ampG。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毒素及相关基因的敲除和置换,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PTX的S1亚基未表达。体外生长曲线和体内定植曲线均表明,相比于野生型百日咳鲍特菌BPMM,减毒BPTM1的生长和定植能力未受影响,其所致肺部病理效应减轻,而所诱导的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IgG、IgG1、IgG2a抗体保持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减毒百日咳鲍特菌BPTM1有可能成为百日咳疫苗的候选疫苗。

2018 Vol. 13 (1): 8-15 [摘要] ( 260 ) [HTML ( )] [PDF 6741KB] ( 740 )
16 叶庭路1,陈办成1,于波1,杨虹2,姜彬3,邵勇1,黄国新1
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

解脲脲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其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一种全新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体外活性的影响。选取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Parvo生物群及T960生物群)代表菌株,包括标准株及临床株,与系列稀释的2.5~0.039 062 5 mmol/L光敏剂甲苯胺蓝孵育20 min或60 min,再以(633±10)nm红光照射,设置48、102、204和408 mJ/cm2共4组能量密度,48 h后判读结果。观察不同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甲苯胺蓝浓度、光照能量密度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灭活解脲脲原体效果的影响,并观察两种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显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对解脲脲原体有明显灭活作用。在光照能量密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前提下,这种灭活作用随甲苯胺蓝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一633 nm红光光源在408 J/cm2及以下的能量密度对解脲脲原体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在甲苯胺蓝浓度及解脲脲原体与甲苯胺蓝孵育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随光照能量密度(48~408 mJ/cm2)的增加而增强;随甲苯胺蓝孵育时间(30~60 min)延长,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对解脲脲原体的灭活作用有增强的趋势。结果提示,解脲脲原体两种生物群对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的敏感性相似。本研究证实,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在体外能有效灭活解脲脲原体,有望成为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2018 Vol. 13 (1): 16-20 [摘要] ( 203 ) [HTML ( )] [PDF 5682KB] ( 673 )
21 陈瑞祥,葛文雪,秦云贺,王洪海,张雪莲
抗结核活性化合物HY-152E的作用靶点分析

抗结核活性化合物HY-152E是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具有良好抗结核活性并拥有授权专利(ZL201210088290.0)的小分子化合物(最低抑菌浓度≤0.09 μg/mL)。为深入探索HY-152E的抗结核机制,本研究利用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技术并结合蛋白质谱技术,分析可能与HY-152E相互作用的结核分枝杆菌潜在靶标蛋白。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菌体蛋白裂解液与HY-152E共同孵育互作,用不同浓度的链霉菌蛋白酶消化30、45、60 min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离并比较与HY-152E互作前后菌体蛋白耐受蛋白酶消化的差异条带,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70 000和45 000~55 000处观察到差异蛋白条带。利用蛋白质谱技术分析差异条带的蛋白信息,共获得86个蛋白信息。结合结核分枝杆菌数据库及蛋白功能信息,最终筛选到9个蛋白可能是HY-152E的抗结核作用潜在靶标。这些潜在靶点的确定,为后续研究HY-152E的抗结核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8 Vol. 13 (1): 21-26 [摘要] ( 266 ) [HTML ( )] [PDF 4315KB] ( 540 )
综述
27 夏宇程,钟江
阿米巴巨大病毒及其潜在致病性研究进展

近年来,通过阿米巴共培养等方法发现了一批新的病毒,统称为巨大病毒(giant virus)。它们分布广泛,不仅有很大的病毒颗粒,基因组也非常庞大,还编码许多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突破了人们对病毒的一般认识,引发了对病毒起源和本质的讨论。巨大病毒被认为有潜在致病性。本文综述了在人体中针对两类最早发现的巨大病毒——拟菌病毒(Mimivirus)和马赛病毒(Marseillevirus)开展的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宏基因组检测、病毒分离及其对哺乳动物感染和致病性研究的进展

2018 Vol. 13 (1): 27-36 [摘要] ( 265 ) [HTML ( )] [PDF 695KB] ( 768 )
37 吴盈盈,吴思,王爽,孙峥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STAT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为全球女性常见第二大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98%以上宫颈癌的致病因子。HPV感染后,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成功逃避免疫清除,在生殖道中建立持续感染。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家族成员是天然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HPV通过抑制STAT1的表达来稳定维持病毒游离基因水平。STAT5是另一重要成员,可调控细胞周期进程。有研究表明,HPV阳性细胞中STAT5被激活对HPV基因组的扩增十分重要[1]。HPV的持续感染与异常表达的STAT蛋白相互作用,可能与宫颈癌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药物靶向这些途径抑制HPV感染,可能为宫颈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8 Vol. 13 (1): 37-42 [摘要] ( 217 ) [HTML ( )] [PDF 1076KB] ( 561 )
43 甘霖1,2,赵俊1,陈敬贤1,3,王明丽1
干扰素抗病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interferons,IFN)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根据其结构特点、受体、细胞来源和生物学活性,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IFN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一个复杂且部分重叠的基因转录过程来发挥作用,其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突变可影响IFN反应及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几乎所有的病毒都有抵抗IFN抗病毒活性的机制和效力,包括直接影响IFN产生和影响下游效应因子。不同型别IFN在行使抗病毒或免疫调节功能时具有拮抗或协同作用。本文就IFN基因变异、病毒抗IFN策略及IFN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地理解IFN的抗病毒作用。

2018 Vol. 13 (1): 43-48 [摘要] ( 219 ) [HTML ( )] [PDF 1072KB] ( 953 )
49 钱奕亦,金嘉琳,张文宏
细菌性脑脓肿的抗感染治疗进展

细菌性脑脓肿指细菌引起的颅内脓腔性感染,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可导致严重后果。导致细菌性脑脓肿的病原体中,以链球菌、葡萄球菌最多,在我国及亚洲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也是重要病原体。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是最常用的经验性用药方案,能覆盖细菌性脑脓肿的最常见病原体。细菌性脑脓肿抗感染治疗的疗程一般长于6周,且须密切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和头颅影像学改变。目前多采用手术联合内科药物的治疗方案,可明显缩短疗程,预后也大大改善。单纯保守治疗在脓肿较小、病情轻等情况下可考虑,以避免手术等有创操作的风险。但总体来说,细菌性脑脓肿的药物治疗方案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2018 Vol. 13 (1): 49-55 [摘要] ( 253 ) [HTML ( )] [PDF 779KB] ( 708 )
56 金清,肖明
新型抗菌肽——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和丰原素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是一类主要由革兰阳性芽胞杆菌通过非核糖体合成途径产生的抗菌肽,一般是由1个β-羟基脂肪酸与7~10个氨基酸肽链以酰胺键连接而成的环肽,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对这3种新型抗菌肽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所知甚少,故本文对其发现历史、结构特点、作用机制、生物合成和应用价值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2018 Vol. 13 (1): 56-64 [摘要] ( 596 ) [HTML ( )] [PDF 839KB] ( 1265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