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微生物与感染》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8-25
  

  • 全选
    |
    特约专稿
  • 陈韧炜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193-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902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根据致癌潜力,该病毒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HPV16和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也是引起宫颈癌(uterus cervical carcinoma, UCC)的病原体。近来报道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尤其是口咽部的扁桃体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与高危型HPV有一定的关联。由HPV引起的癌症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青春期男、女孩可接种HPV疫苗以预防相关的肿瘤发生。
  • 论著
  • 胡孔颖1,谷陈建1,吴敏乐2,陶帅1,刘楠楠1,刘晶1,谢幼华1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199-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901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小型的嗜肝DNA病毒,能够特异性地感染人肝实质细胞。HBV的易感性可以归于多个方面,包括细胞表面的受体以及细胞内的蛋白或其他因子,目前对HBV易感性的了解还有待深入。本课题利用课题组原有的HBV 5c3c载体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的特性,构建了重组HBV载体5c3c-CD59-Flag-GPI和5c3cT-Flag-GPI,转染Huh7细胞后可以将Flag标签锚定在细胞膜上,且可利用Flag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分选。在回补HBV包膜蛋白的情况下,5c3cT-Flag-GPI能包装形成完整的重组HBV颗粒。本研究为后续优化重组HBV的包装效率,进而为HBV易感性研究提供工具并奠定基础。
  • 戴潇逸,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09-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572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基因组P1编码区与P2编码区之间插入一段has-miRNA-205-3p和has-miRNA-205-5p(简称miR-205)的靶序列,得到重组病毒v205T,并比较分析了它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miR-205低水平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miR-205高水平表达)中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插入的miR-205靶序列不影响病毒在HeLa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但抑制了病毒在A549细胞中的复制,病毒滴度为对照的1%以下。为探讨v205T在2株细胞中复制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加入miR-205的类似物和抑制物。miR-205类似物可抑制v205T在HeLa细胞中复制和杀伤细胞的水平,而miR-205抑制物可提高v205T在A549细胞中的复制和杀伤细胞的水平。结果表明,v205T的复制确实受miR-205的调控。本研究为开发基于CVB3载体的溶瘤病毒和针对CVB3的减毒活疫苗提供了依据。
  • 李旭,赵林,樊粉霞,李哲,卢昕,逄波,阚飙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16-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516 )   可视化   收藏
    霍乱弧菌溶源性噬菌体CTXΦ携带霍乱毒素基因ctxAB,通过其结构基因gⅢ编码产生的PⅢ蛋白识别霍乱弧菌毒素共调菌毛(toxin co-regulated pilus, TCP)的主要结构亚单位TcpA,从而感染具有TCP的霍乱弧菌,使之成为产毒菌株。CTXΦ还有不携带ctxAB的前体pre-CTXΦ,根据CTXΦ基因组中调控基因rstR序列型不同,可分成不同的型别。在不同霍乱弧菌菌株的基因组中,已发现CTXΦ/pre-CTXΦ基因组及其亚型的多种组合排列方式。研究该噬菌体家族的基因组多样性,能够分析其进化及在霍乱弧菌产毒株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了4株O1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具有pre-CTXΦ基因组及多样的rstR序列型,进一步对pre-CTXΦ在4株菌株中的基因组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第3代基因测序法(短读长测序技术和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获得了4株菌株的基因组序列。利用长读长测序和拼接分析,精确地获得了具有长片段重复序列结构的pre-CTXΦ基因组排列,明确了4株测序菌株中多样的pre-CTXΦ基因组排列。在非产毒株基因组菌株VC3193中发现了携带古典型pre-CTXΦ;还在菌株VC702的pre-CTXΦ基因组中首次发现了肺炎克雷白菌的转座子结构(Gen Bank序列号:SRIL00000000)。在这4株测序菌株中,受体TcpA以及pre-CTXΦ的PⅢ蛋白也具有明显差异的序列,有 TcpA和PⅢ新序列型,这提示了CTXΦ家族感染宿主菌的受体-配体相互识别的复杂对应关系。本研究丰富了对CTXΦ/pre-CTXΦ家族基因组及其整合排列的多样化认识,也为分析该溶源性噬菌体在不同遗传特征霍乱弧菌菌株间的水平转移和促使新产毒克隆形成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 病例分析
  • 胡乾坤,宋杰,蒋旭华,王倩倩,李强,黄晨璐,许伟,陈良,黄玉仙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25-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403 )   可视化   收藏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是革兰阳性D族链球菌,属牛链球菌/马链球菌复合群。该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多部位、多脏器感染,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血流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本例患者因食入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伴发热,在寒战、高热时留取血液培养,检出一株革兰阳性菌,经生化实验分析和16S rRNA基因测序,确认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解没食子酸亚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给予美罗培南0.5 g q8h 静脉滴注7 d后,序贯左氧氟沙星0.5 g qd巩固治疗7 d,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出院,随访无复发。
  • 综述
  • 朱冬2,杨橙2,童舒平1,刘少军3,王勇翔1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30-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470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嗜肝性主要由病毒与受体作用的特异性、支持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形成的宿主因子和促进病毒RNA转录的核因子3种因素决定。人的肾脏很可能也提供这些要素,且许多研究发现HBV感染标记存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脏细胞中。本文探讨了HBV感染肾脏的可能性。由于目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消失是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指标,如果肾脏也是HBV感染、表达和复制的另一靶器官,则肾脏在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 叶菲,张欣欣,于德敏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38-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860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然是威胁全球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在控制乙型肝炎进展有显著疗效,但却始终无法达到根治HBV感染的目标。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是HBV转录复制的原始模板,也是HBV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完全清除HBV cccDNA的治疗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长期服药以防治疗后停药复发。研究证实HBV cccDNA的转录受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其中ccc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染色质重塑等均影响HBV cccDNA的功能。本文就HBV表观遗传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柳蕾,李琦涵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46-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15953 )   可视化   收藏
    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中α家族成员,可引起多年龄段的人群生殖器疱疹及其他疱疹疾病。由于该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结构及感染病理,其感染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毒可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在神经细胞潜伏感染,具有重激活特性,因此,其疫苗的研制亦需要复杂的技术,且面临重重的挑战。
  • 张子凌,刘明斌,徐建青,张晓燕
    微生物与感染. 2019, 14(4): 252-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1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1703 )   可视化   收藏
    现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艾滋病进程并显著延长患者寿命,但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潜伏库的存在,艾滋病迄今尚无法治愈。近年发现抗HIV广谱中和抗体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并延缓疾病进程,为研发艾滋病疫苗和治愈策略带来了曙光,尤其是序贯免疫策略的使用极大推进了广谱中和抗体的开发和应用进程。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第1个临床应用的广谱中性单克隆和抗体,无疑为抗HIV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本文围绕近年来抗HIV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未来广谱中和抗体研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