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2年 17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2-10-25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医学论坛
   
论著
273 邓茗芝 许原原 吕亮东
耻垢分枝杆菌MSMEG_4259基因基因组维护功能研究
MSMEG_4259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广泛存在于分枝杆菌属中。蛋白序列分析显示MSMEG_4259包含DEDDh核酸外切酶结构域以及一个类似UvrC的核酸内切酶结构域,提示其可能参与DNA复制或修复。为了探究MSMEG_4259的生理功能,我们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耻垢分枝杆菌(Mycolicibacterium smegmatis)构建了MSMEG_4259基因敲除菌株。通过测定了野生株和ΔMSMEG_4259菌株的生长曲线,发现缺失MSMEG_4259不影响耻垢分枝杆菌的正常生长。采用波动试验测定了菌株在对数生长期以及在H2O2处理后的利福霉素耐药突变频率,结果显示ΔMSMEG_4259菌株的自发突变频率都较野生株升高1.9倍(P<0.05),该表型能够通过表达MSMEG_4259回补,在H2O2处理条件下,野生株和ΔMSMEG_4259菌株的诱发突变频率较未处理组分别提高3.8倍和2.4倍(P<0.001),说明MSMEG_4259参与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的维护。通过测定利福霉素耐药突变菌株的rpoB基因进行测序以及突变谱分析,发现ΔMSMEG_4259菌株的AT>CG突变比例上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野生株的MSMEG_4259在H2O2处理后上调约7倍,提示该基因参与DNA氧化损伤应答。通过测定野生株和ΔMSMEG_4259在氧氟沙星、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紫外线处理下的存活率,发现MSMEG_4259不参与耻垢分枝杆菌对上述DNA损伤剂的耐受。本研究揭示MSMEG_4259参与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维护的生理功能及相关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同源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2 Vol. 17 (5): 273-281 [摘要] ( 32 ) [HTML ( )] [PDF 3338KB] ( 156 )
282 陈渊文 张捷 沈火剑 朱宏毅 沈志勇
具核梭杆菌通过靶向lncRNA NEAT1促进结肠癌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核梭杆菌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取对数生长期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设对照组、具核梭杆菌组(使用具核梭杆菌感染)、si-NEAT1组(转染si-NEAT1)组和具核梭杆菌+si-NEAT1组(转染si-NEAT1后使用具核梭杆菌感染)。利用qRT-PCR测量细胞中RNA的表达量。使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计算细胞的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定。具核梭杆菌感染结肠癌细胞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凋亡率降低,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量降低,而Bcl-2蛋白的表达量升高。此外,感染具核梭杆菌后结肠癌细胞中的NEAT1表达量上升。转染si-NEAT1后相比对照组,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量提高,而Bcl-2蛋白的表达量下降。敲低NEAT1的表达对于具核梭杆菌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率起到逆转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具核梭杆菌通过靶向上调NEAT1的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2022 Vol. 17 (5): 282-289 [摘要] ( 41 ) [HTML ( )] [PDF 2332KB] ( 112 )
290 张洁莉
铜绿假单胞菌中exoU基因表达与?lasI基因缺失及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中exoU基因表达与?lasI基因缺失及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集和分离的640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采用PCR法检测不同来源菌株exoU毒力基因分布,采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观察菌株中转录调控相关基因exoU表达情况以及lasI基因及下游毒力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640株PA标本来源分布主要为痰液(51.56%)、血液(22.19%)及脓液(14.69%)。exoS+/exoU-基因组合在各来源标本PA中均检出率最高,其在痰液、血液和脓液中检出率分别为56.97%(188/330)、71.83%(102/142)和67.01%(65/97);药敏结果显示,640株PA对8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且痰液来源PA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程度高于血液、脓液以及其他来源菌株(P<0.001)。携带exoU基因PA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耐药率(P<0.001);且携带exoS基因PA对氨曲南具有较高耐药性(P<0.05);?lasI基因缺失PA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下降(P<0.001),且携带exoU基因PA菌株转录调控相关基因ptrA、与exsA及效应蛋白基因exoU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5,P<0.001;r=-0.587,P<0.001);携带exoS基因的PA菌株转录调控相关基因ptrA、与exsA及效应蛋白基因exoS的相对表达量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r=-0.618,P<0.001;r=-0.532,P<0.001)。lasI基因缺失后,其下游毒力基因 lasA、aprX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01),且lasA、aprX表达水平与lasI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9,P <0.001;r=0.512,P <0.001)。结论:exoU基因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exoU等毒力基因表达及耐药性可能与负调控基因ptrA相关;lasI基因缺失会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毒力基因表达以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2022 Vol. 17 (5): 290-296 [摘要] ( 37 ) [HTML ( )] [PDF 1309KB] ( 67 )
297 翁轶玮
SopE对晚期伤寒沙门菌液泡(SCV)稳定性的影响
为研究伤寒沙门菌III型分泌系统效应子SopE对其入侵巨噬细胞后形成的沙门菌液泡(SCV)稳定性的作用。以伤寒沙门菌GIFU1007(wild type,WT)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杀质粒pGMB151介导的同源重组法,构建sopE突变株(ΔsopE);以pBAD33为载体,利用质粒回补法构建ΔsopE的回补株(C-ΔsopE);通过原核表达绿色蛋白质粒pET28-sfGFP,构建伤寒沙门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菌株WT/pBAD33::pET28-sfGFP、ΔsopE/pBAD33::pET28-sfGFP和C-ΔsopE/pET28-sfGFP;通过巨噬细胞THP-1胞内生存能力实验,研究SopE对伤寒沙门菌胞内生存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探究SopE对晚期SCV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用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探究SopE与自噬的关系。巨噬细胞THP-1胞内生存能力实验结果显示,ΔsopE/pBAD33::pET28-sfGFP的胞内生存能力显著低于WT/pBAD33::pET28-sfGFP和C-ΔSopE/pET28-sfGFP的;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qRT-PCR结果表明,sopE的缺失会导致晚期SCV的稳定性降低;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opE能够抑制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以上结果显示SopE通过影响自噬而调节晚期SCV的稳定性。
2022 Vol. 17 (5): 297-304 [摘要] ( 39 ) [HTML ( )] [PDF 1998KB] ( 148 )
305 彭云娟
宁德地区沙门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及分子分型、毒力基因分析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宁德地区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20年宁德地区分离得到的364株沙门菌,统计其流行病学资料,对菌株培养后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采用常规PCR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沙门氏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0~10岁年龄组的人群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共分离出22个血清分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位居构成比的前三位,占比分别为57.42%、16.21%、6.87%,为主要的血清型;PFGE分型结果显示364株沙门菌共212种带型,带型相似度为44.52%~100.00%,优势带型为B53,共23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vrA、ssaQ、sodC1、mgtC、gipA的携带率均为100.00%,ssiD、spoE、spoB的携带率分别为90.66%、94.23%和92.03%,spvC携带率较低,为63.74%。结论 宁德地区沙门菌感染人群多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人群,且男性高发,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且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应对此予以重点关注。
2022 Vol. 17 (5): 305-311 [摘要] ( 43 ) [HTML ( )] [PDF 2070KB] ( 77 )
病例分析
312 倪丽君 郭建
唾液乳杆菌引起的胃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菌血症
目的 报道一例罕见的由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引起的胃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菌血症病例,讨论唾液乳杆菌引起人类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与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该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比较分析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安图生物Autof ms1000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以及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的鉴定过程。使用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公司药敏试验卡(TDR ANA-AST)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结果 患者术后采集的血培养在2-3天内先后有3瓶血培养报阳,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见革兰阳性杆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结果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lus),安图生物Autof ms1000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和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均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使用亚胺培南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血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从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收治的一例胃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术后血培养中分离出一株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经过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指导。
2022 Vol. 17 (5): 312-316 [摘要] ( 81 ) [HTML ( )] [PDF 2918KB] ( 72 )
综述
317 吴显伟 田丽 胡转楠 周伟 邱磊 张顺先 张少言 鹿振辉
天然产物抗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现有的抗真菌药物匮乏并且新药研发相对缓慢,目前迫切需要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副作用低等特点,是抗真菌药物开发的来源之一。大量研究已证明,植物和中药中分离的许多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并且抗真菌的机制多种多样。本综述讨论了天然产物抗真菌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调查了具有潜在抗真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并对新型抗真菌候选药物的开发提出了展望。
2022 Vol. 17 (5): 317-326 [摘要] ( 45 ) [HTML ( )] [PDF 1134KB] ( 304 )
327 廖俏云 归崎峰
口腔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的交互作用
口腔微生态和肠道微生态是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近年来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期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两者在健康状态下的交互作用及在疾病状态下的交互变化,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2022 Vol. 17 (5): 327-332 [摘要] ( 38 ) [HTML ( )] [PDF 699KB] ( 259 )
医学论坛
333 孙慎侠 刘欣 王云华 张伟 黄敏 孙文长
互联网+时代《医学微生物学》跨校学习的成效及影响因素
摘要:大连医科大学作为建课方,利用互联网平台录制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大连大学作为使用方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跨校学习。迄今共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的345名学生注册使用。为了总结影响因素及根据不足做好整改。我们在2016-18级的227名学生设计相应问卷,收回22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6%。跨校学习总体满意程度为82.2 %, 学生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意见,如及时沟通、加强互动等。通过调查,我们总结了经验,发现了不足,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持续地改进,同学们的满意度也逐年升高。互联网+的跨校学习,实现了两校间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的共享,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这可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2022 Vol. 17 (5): 333-336 [摘要] ( 36 ) [HTML ( )] [PDF 638KB] ( 75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