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 15卷 3期
刊出日期 2020-06-25

特约专稿
论著
综述
   
特约专稿
135 魏东,赵爱华,王国治,徐苗
鼠疫疫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a pestisY. pestis)(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过去的鼠疫大流行中近2亿感染者死亡。疫苗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方法。现就鼠疫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2020 Vol. 15 (3): 135-142 [摘要] ( 93 ) [HTML ( )] [PDF 672KB] ( 775 )
143 张雪飞1,吴海生1,何多龙1,田富彰1,崔百忠1,王兆芬2,蒋峻山1
青海省鼠疫的防控策略
鼠疫曾给人类带来3次世界性灾难,剥夺了上亿人的生命。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鼠疫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开展鼠疫防控工作,开展流行病调查,制定各项防控措施。虽然全国范围在较短的时间内遏制了鼠疫流行的猛烈势头,但在西部地区人间鼠疫时有发生。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就其鼠疫流行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地鼠疫的防控模式。本文就“青海模式”的工作机制、调查监测、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隐患排查等进行介绍,阐述青海省鼠疫防控工作的成效,为中国传染病防控策略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2020 Vol. 15 (3): 143-148 [摘要] ( 64 ) [HTML ( )] [PDF 790KB] ( 374 )
论著
149 郑钦文1,马艳龙1,王应丹1,吴凡2,黄竞荷1,2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靶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流行毒株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bNAb)单一疗法最终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逃逸突变,然而基于广谱中和抗体开发的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则表现出较好的中和效力和广谱性。根据已公布的单链可变区基因抗体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一种由单基因编码的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经双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检测U87细胞裂解液中的荧光素酶活性以定量分析双特异性抗体对HIV-1假病毒的中和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的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该抗体对心磷脂的结合能力,验证其自体反应性。结果显示,构建的双特异抗体iMab-PGT151能够成功表达,可分别结合亲本抗体的各个配体,具有双特异性,能100%中和20株假病毒,IC50值为0.084 μg/mL。与亲本抗体相比,该抗体具有更强的中和效力和广谱度,无自体反应性,具有临床适用性。所构建的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IV-1感染的有效候选药物之一。
2020 Vol. 15 (3): 149-157 [摘要] ( 105 ) [HTML ( )] [PDF 2871KB] ( 438 )
158 黄晨璐1,许伟1,胡乾坤1,张小楠1,李强1,黄玉仙1,2,陈良1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验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的一致性评价
为评价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试验(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testing,SAT)与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RNA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本研究收集了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21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 DNA≥100 IU/mL 81例、HBV DNA<100 IU/mL 76例,以及作为对照的非HBV感染患者55例。采用SAT和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所有血清样本中的HBV R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HBV DNA≥100 IU/mL 的CHB患者中,SAT和qRT-PCR的HBV RNA阳性检出率均为95.06%(77/81)。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R2=0.803和CCC=0.882)。Bland Altman分析显示绝对偏倚为0.1 log copies/mL,相对偏倚为0.97%。配对t检验显示,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 =1.617,P =0.110)。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HBV RNA阳性检出率,SAT技术为98.68%(75/76), qRT-PCR方法为88.16%(67/76), 2种方法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差(R2=0.326和CCC=0.438)。Bland Altman分析显示绝对偏倚为0.5 log copies/mL,相对偏倚为0.86%。配对t检验显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t =3.654,P<0.001)。在非HBV感染对照患者中,SAT技术和qRT-PCR方法均未检出HBV RNA阳性。结果提示,在HBV DNA≥100 IU/mL的CHB患者中应用SAT与qRT-PCR检测血清HBV RNA,其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在HBV DNA<100 IU/mL 的CHB患者中相关性与一致性存在一定差异。
2020 Vol. 15 (3): 158-165 [摘要] ( 53 ) [HTML ( )] [PDF 868KB] ( 474 )
166 吕莹1、3,伍晓菲2,毛日成1,贾尧2,张继明1,王迅2
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
本研究旨在分析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血清学特征。筛选上海市血液中心收集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均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合格(速率法)的献血者样本918例。经核酸检测,阳性样本395例,阴性样本523例。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 技术对阳性样本进行HBV DNA鉴定;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样本HBV表面抗体(抗-HBs)进行定量检测,对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抗-HBe)和HBV核心抗体(抗-HBc)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发现197例样本HBV DNA呈阳性,为OBI。其抗-HBc阳性率为85.79%,抗-HBs阳性、抗-HBc阳性及抗-HBc单独阳性为OBI的主要血清学模式。核酸检测阴性的合格献血者组以乙型肝炎两对半阴性及抗-HBs阳性为主。OBI组抗-HBs水平分布以<100 mIU/mL水平为主,明显低于合格献血者组。合格献血者组>1000 mIU/mL的比例高于OBI组。以上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献血人群中OBI者血清学分布特征与合格献血者组之间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OBI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0 Vol. 15 (3): 166-171 [摘要] ( 47 ) [HTML ( )] [PDF 533KB] ( 564 )
172 张宇晔,侯东妮,王苏珍,周春妹,宋元林,李华茵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及临床特征分析
为探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肺病临床分离株的菌种分布及临床特征, 对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90例NTM肺病患者的样本进行分析。采用快速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检测系统(BACTEC MGIT960 System)或改良罗氏培养法对90例患者的采集样本进行培养,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回顾性分析收集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TM菌种鉴定为9种,其中慢速生长分枝杆菌65例,以胞内分枝杆菌(54.4%,49/90)占多数;快速生长分枝杆菌25例,以脓肿分枝杆菌(22.2%,20/90)占多数。90例患者中确诊67例、疑似23例。确诊患者中少见菌种所占比例较低(6.0% vs 26.1%,P = 0.016)。确诊与疑似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未见显著差异,但确诊患者有抗NTM治疗史的比例显著高于疑似患者(85.1% vs 4.3%,P < 0.001)。确诊患者中,快速生长NTM肺病患者既往抗结核治疗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慢速生长组(52.9% vs 24.0%,P = 0.036)。本研究结果为NTM肺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数据参考。
2020 Vol. 15 (3): 172-178 [摘要] ( 52 ) [HTML ( )] [PDF 710KB] ( 436 )
综述
179 崔晓娴,李云逸,杨玉颖,张曦,李崇山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病毒性传染病检测及研究中的应用
快速、准确鉴定出病原体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础。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技术突破了传统检测手段的时效性、灵敏度等的局限,为病原体检测和研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本综述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过程为基础,回顾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及其在病毒性传染病检测鉴定及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它能在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0 Vol. 15 (3): 179-185 [摘要] ( 45 ) [HTML ( )] [PDF 710KB] ( 546 )
186 李计来,徐静
带状疱疹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带状、成片的皮疹,而其后遗神经痛为该病中最复杂且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并发症。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推测与机体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有关。本文就带状疱疹与T细胞之间的关系,最新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疫苗的研发及带状疱疹的预防提供参考。
2020 Vol. 15 (3): 186-191 [摘要] ( 75 ) [HTML ( )] [PDF 839KB] ( 923 )
192 蔡仁田,陶臻
替加环素与米诺环素治疗布鲁菌病的进展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由带菌动物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易感人群,可侵犯人体各器官系统。目前推荐的抗布鲁菌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利福平、喹诺酮类、氨基糖类等抗菌药物组合的二联或者三联抗菌方案,但治疗无效率和疾病复发率仍较高。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作为四环素类药物,经体外实验证明均可有效抑制布鲁菌,且50%最小抑菌浓度(50%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50) 和 90%最小抑菌浓度(90%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0)均较低。临床研究亦证实,包含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联合抗菌方案具有较低的治疗无效率和疾病复发率。因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可作为治疗布鲁菌病的候选用药。本文就布鲁菌病传统治疗方案以及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抗菌效果进行综述。
2020 Vol. 15 (3): 192-198 [摘要] ( 52 ) [HTML ( )] [PDF 715KB] ( 367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