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微生物与感染》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 全选
    |
    论著
  • 门欣1, 安瑞芳2, 国恩成3, 刘栋3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193-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比较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与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不同优势菌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性。招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例(VVC组)、健康女性27例(NC组),患病组使用克霉唑治疗,健康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健康组阴道分泌物采集1次,患病组分别采样4次(用药前、用药后第10天、30天、60天),分别提取阴道分泌物样本中的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阴道分泌物样本中的细菌多样性,探讨患病组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样本的菌群变化,并分析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VVC组女性的阴道优势菌以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为主,NC组女性以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为主。患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通过克霉唑治疗后,阴道菌群构成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与健康女性相比,其阴道菌群组成有显著变化,且克霉唑治疗并不能促进阴道优势菌群落向健康态转变。
  • 张双1, 2, 张燕1, 吕丽璟1, 王学良1, 胡彩霞1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04-2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银屑病患者(P组)及同期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体检的健康对照者(C组)的新鲜粪便标本。粪便经处理后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方法在Illumina NovaSeq PE250平台测序,使用UPARS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P组真菌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虽有小幅度升高,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显示,P组与C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组间差异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丰度有显著差异的群落有10余种。P组丰度较高的菌种为法夫酵母科(Phaffomycetaceae)、鬼伞科(Psathyrellaceae)、威克汉姆酵母菌属(Wickerhamomyces)、金黄隐球酵母种(Papiliotrema_flavescens);C组丰度较高的菌种为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扣囊复膜酵母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Cutaneotrichosporon_cyanovorans、毛孢子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圆锥曲霉种(Aspergillus_conicus)、苏门答腊青霉种(Penicillium sumatraense)、木拉科酵母种(Mrakia blollopis)、丝孢毕赤氏酵母属(Hyphopichia)、杜氏篮状菌种(Talaromyces_duclauxii)。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组的肠道真菌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 严俊, 石宝平, 苏建花, 承璐潇, 陈自力, 唐云波, 洪雁, 丁莹, 卞秀娟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11-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noniae)的临床特征、耐药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了2021—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收治的32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诊疗数据。将患者分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56例)和非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26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多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呼吸衰竭、影像学显示肺部实变影和空腹血糖水平高是老年CAP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男性、呼吸衰竭和空腹血糖水平高的评估感染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均超过0.6,独立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的AUC达到0.762。在临床实践中,应尽早识别这些高风险人群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 刘婉玲1, 修磊2, 胡薇1, 2, 张文宏1, 吴晶1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19-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SHROOM2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细胞运动调节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而日本血吸虫虫卵可引发肉芽肿形成,在虫卵周围形成有组织的免疫聚集体。本研究偶然发现,Shroom2缺失的小鼠在感染血吸虫后, 其死亡率远高于野生型小鼠,故本研究旨在研究Shroom2基因敲除小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病程进展,以揭示Shroom2基因在血吸虫感染和宿主应对虫卵肉芽肿形成免疫反应中的潜在作用。本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Shroom2基因敲除小鼠,采用腹部贴片法将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感染C57BL/6野生型(WT)和Shroom2基因敲除小鼠(KO),每只小鼠感染30±2条。感染后每日监测小鼠状态,记录死亡数量,并在感染第5、7周将小鼠安乐死,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Shroom2基因敲除小鼠在感染血吸虫后的急性期内死亡率显著提高,并伴有肝脏严重病理变化和血常规指标异常。这表明Shroom2基因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缺失可能导致宿主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 病例分析
  • 谢芸琦1, 2, 袁运生3, 林小华3, 黄镭3, 饶丽樱1, 2, 刘真怡1, 2, 索质君3, 余治健1, 2, 陈重1, 2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27-2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隐球菌(Cryptococcus)是一种机会致病菌,能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隐球菌主要导致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急性病程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糖尿病患者由新型隐球菌急性感染导致脑膜炎进行性加重的病例,旨在了解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 周显元, 黄颖凤, 贾阿韶, 俞梦秋, 邓莉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32-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血流感染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报告了1例肝硬化患者并发达卡气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病例,患者出现发热、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横纹肌溶解及类似坏疽性深脓疱,并发生脓毒性休克,其疾病进展非常迅速,预后不良。在菌种鉴定过程中,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将此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布鲁克质谱仪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属内蛋白指纹图谱接近,与其他种不能区分)、16S rRNA测序未能明确区分菌种,这3种方法均未能准确地鉴定,gyrB测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可以得出明确的菌种结果。本文通过综合应用多种鉴定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鉴定结果,为快速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综述
  • 张婷1, 吴剑华2, 唐金模2, 王敏1, 2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37-2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系统评价方式,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病毒学应答、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及病毒复发等状态下的水平变化。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万方数据库、维普系列数据库、独秀数据库等,设置检索时间为2010年01月—2024年11月,依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完全应答组IL-21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不全应答组(RR=24.94, 95%CI为[20.09, 29.80 ],Z=10.07,P<0.01);HBeAg转阴组IL-21水平显著高于HBeAg未转阴组(RR=34.22,95%CI为[29.01, 39.44],Z=12.86,P<0.01);病毒学持续应答组IL-21显著高于病毒学复发组(RR=-13.07,95%CI为[-15.51, -10.62],Z=10.47,P<0.01)。血清IL-21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协助调整抗病毒方案及评估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 冯家威1, 宋振宇1, 明朝畅2, 曹前前3, 黄金承4, 王庆凯1, 王东辉1, 金毅4
    微生物与感染. 2024, 19(4): 244-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6184.2024.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Meta分析明确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菌群分布情况,探索适用于PJI特定病原菌的用药方案。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以及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1月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PJI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的相关文献,收集病原菌分布数据以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信息,对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分析性横断面研究的真实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并采用STATA 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25篇文献,其中22篇为回顾性研究、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在25项研究中,革兰氏阳性菌的总患病率为76% (95%CI 为[0.72, 0.80],P<0.01);革兰氏阴性菌的总患病率为18% (95%CI为 [ 0.15, 0.21],P<0.01);真菌的总患病率为3% (95%CI为[ 0.02, 0.04],P<0.01);分枝杆菌的总患病率为2% (95%CI为 [0.01, 0.03],P<0.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假体周围感染的2种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探索现有药物更有效的使用方法,以抑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同时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提供更多抗生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