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3年 18卷 2期
刊出日期 2023-04-25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论著
65 魏莹,刘颖,刘薇,郭宇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在关节假体感染中的分子病原学特征
本研究旨在了解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taphylococcus 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ASCV)的毒力、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型别,为探讨其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收集从19例PJI患者关节液中分离出的SASCV,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数据库比对,以了解其毒力相关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菌株型别,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9株SASCV中,有8株与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生长。对全部27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长度为 2 696 437~3 011 803 bp,G+C 含量为(32.8±0.05)%。共检出23种毒力相关基因:其中14种黏附素相关基因的检出率较高,为21.1%~100.0%;4种与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检出率为36.8%~68.4%;5种溶血及杀白细胞素基因也有检出。耐药基因检出12种:blaZ检出率为78.9%(15/19);mecA检出率为31.6%(6/19);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也有不同比例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基因的检出数量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LST分析结果显示,19株SASCV共分10个型别。8组表型混合生长的菌株中,2组SCV与正常表型菌株分属不同型别,且毒力及耐药基因差异较大,其余6组为同一型别。本研究还发现,PJI中SASCV的生物膜相关黏附素基因检出率高,耐药基因中mecA检出率较高,MLST以ST59最多,其次为ST398和ST25。SCV与正常表型菌株混合生长时可分属不同型别。
2023 Vol. 18 (2): 65-74 [摘要] ( 35 ) [HTML ( 120 )] [PDF 3030KB] ( 384 )
75 沈银芳1,许学斌2,龚敬宇1,李刚3,赵燕3
2018—2021年上海市金山医院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和药敏分析
为了解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近年来明显增多的非伤寒沙门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a,NTS)感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特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NTS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并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疫情出现前后的差异。2018—2021年该院腹泻患儿中NTS的平均分离率为18.1%(110/609),其中2020—2021年(新冠疫情开始后)的分离率(21.3%,57/268)明显高于2018—2019年(15.5%,53/341)(P=0.04)。NTS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6 个月~< 3 岁年龄段(80.0%,88/110),多发于每年的5—10月(84.5%,93/110)。临床症状常见发热(70.9%)和肉眼血便(22.7%);均接受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5~7 d,所有患儿均临床痊愈。共检出21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最常见(29.1%,32/110),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26.4%,29/1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NTS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21.8%,对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2%和6.4%);29.1%的菌株为多重耐药株,2.7%的菌株对所检测抗菌药物均耐药。NTS已成为上海金山及其周边地区儿童急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且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很可能与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感染增多有关,对目前临床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持续监测NTS的流行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
2023 Vol. 18 (2): 75-82 [摘要] ( 32 ) [HTML ( 160 )] [PDF 1448KB] ( 432 )
83 吉潘阿呷木 周太光
儿童泌尿道感染591例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变迁及药敏试验结果,来帮助儿科医师更好地管理儿童UTI。通过收集2014年1月—2021年12月591例UTI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年龄组,男女发病率、临床症状、合并疾病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2014—2017年度和2018—2021年度病原菌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下降,产酶菌株有更高的耐药率,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下降。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均高于50%,而对达托霉素、呋喃妥因等的敏感率高于60%。本研究表明,儿童UTI的男女发病率、临床症状、合并的疾病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近年来,革兰氏阴性菌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有所下降。产酶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
2023 Vol. 18 (2): 83-90 [摘要] ( 33 ) [HTML ( 135 )] [PDF 712KB] ( 435 )
91 李云逸1,杨玉颖1,崔心怡1,费洁2,仲文江3,李淑佩1,周艳秋1,陈敏1
柯萨奇病毒B组3型上海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分析
为探讨上海市不同来源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菌株的循环动态变化及基因特征,本研究对分离自上海市环境污水、健康儿童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的CVB3菌株进行VP1区基因序列测定,并对照全球 CVB3代表株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1989—2021年上海市不同来源的CVB3分离株共有120株,属于D、E基因亚型。上海CVB3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差异较大,分别为78.7%~100%和93.3%~100.0%。2016年首次从上海环境污水中分离到E基因亚型CVB3,2021年再次分离到该基因亚型。2021年上海环境污水中的E基因亚型CVB3分离株与2020年的广东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CVB3分离株VP1 区的核苷酸相似性较高,但上海暂未有该基因亚型感染病例报道。因此,仍须长期对环境污水和不同肠道病毒感染病例进行监测,以提高肠道病毒监测的敏感性,为肠道病毒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数据支撑。
2023 Vol. 18 (2): 91-96 [摘要] ( 19 ) [HTML ( 123 )] [PDF 2242KB] ( 361 )
病例分析
97 熊丽娟1,郭建2
空肠弯曲杆菌血流感染报道1例
本文报道了空肠弯曲杆菌血流感染1例,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与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有效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采用常规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测序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技术,对从1位老年女性血液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此分离菌株为空肠弯曲杆菌,其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对红霉素敏感。采用PCR检测出空肠弯曲杆菌的3种耐药基因gyrAgyrBtex(O),可能与其药敏试验结果相关。
2023 Vol. 18 (2): 97-101 [摘要] ( 30 ) [HTML ( 84 )] [PDF 1109KB] ( 469 )
102 杜琨,朱慧花,宝凌云
新生儿支原体脑炎1例
本文报道了1例新生儿支原体脑炎。患儿因“皮肤黄染3天”入院,病程中有发热,入院后仍持续发热22天,热峰高达39 ℃,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及葡萄糖水平显著降低,按照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治疗后效果不佳,遂取脑脊液行宏基因组测序,第22天明确诊断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感染。新生儿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感染主要来自母体宫内感染的垂直传播。支原体脑炎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均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类似,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诊断,治疗宜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2023 Vol. 18 (2): 102-105 [摘要] ( 27 ) [HTML ( 139 )] [PDF 635KB] ( 259 )
综述
106 龚亚婷,曹宇,吴淑燕,黄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捕获并杀伤病原体。NET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维持机体稳态,另一方面NET过量或清除不及时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细菌诱导和抵御NET的机制不尽相同,本文就NET的生成和释放及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2023 Vol. 18 (2): 106-114 [摘要] ( 27 ) [HTML ( 474 )] [PDF 1369KB] ( 499 )
115 刘印聪1, 2,张玉亭2,王一岚2,刘敏2,王文学2,耿嘉蔚2
基因编辑肠道细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CRC的发生、发展,以调节肠道菌群为目的的治疗方式可能对辅助治疗CRC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和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采用基因编辑工程菌与基因编辑直接改造肠道细菌2种方式治疗CRC,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基因编辑肠道细菌治疗CRC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基因编辑肠道细菌治疗CRC的可能性。
2023 Vol. 18 (2): 115-122 [摘要] ( 31 ) [HTML ( 191 )] [PDF 1702KB] ( 426 )
123 张玲玲1,成婷婷2,王崇刚1
鲍曼不动杆菌运动性、影响因素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多重耐药的机会致病菌,其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故研究其致病机制势在必行。细菌运动不仅在细菌的迁移中起作用,还与其毒力、耐药性、黏附性、趋化性及生物膜形成等密切相关。鲍曼不动杆菌因缺乏鞭毛早期被认为不具备运动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可通过蹭行运动及表面相关运动在潮湿的表面移动,影响其运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IV型菌毛、群体感应、外排泵、趋化系统及蓝光感应等。本文主要就鲍曼不动杆菌的运动性、影响因素及运动性的生物学作用展开讨论,并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2023 Vol. 18 (2): 123-128 [摘要] ( 24 ) [HTML ( 265 )] [PDF 717KB] ( 391 )
微生物与感染
:::新 闻 公 告:::
· 本刊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2018年起本刊开通HTML格式全文阅读模式
·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更多>>
:::导 读:::
        更多>>

:::友 情 链 接:::

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版权所有 © 2008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Tel:021-54237633 Fax:021-64434224    E-mail:jmi@fudan.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