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感染
首页
|
主编心语
|
期刊介绍
|
编委阵容
|
投稿指南
|
出版道德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在线办公系统
:::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编委专家审稿
副主编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邮箱订阅
摘要点击次数排行
论文下载次数排行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微生物与感染
2023年 18卷 4期
刊出日期 2023-08-25
特约专稿
论著
病例分析
综述
特约专稿
193
廖雪姣1,吴舒婷1,马拯华1,卢洪洲1,2
“长新冠”的多系统症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及其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尽管现阶段各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目前面临的新的危机是SARS-CoV-2感染后给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神经、精神、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统的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包括并发症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被称之为长新冠(long COVID)或后COVID-19综合征。在未来数年,这些症状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医疗保健成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恢复期的长期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2023 Vol. 18 (4): 193-202 [
摘要
] (
21
) [
HTML
(
)] [
PDF
866KB] (
113
)
论著
203
邢一凡,傅美贤,龙健儿
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新一代RNA-FISH技术检测EV-A71 RNA及其与病毒3D聚合酶的相互作用
RNA荧光原位杂交(RNA-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RNA-FISH)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核苷酸探针,通过互补链杂交,对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RNA序列进行检测和定位。由于RNA-FISH产生的阳性信号较弱,需要结合特异性信号放大,提高信噪比。但传统信号放大技术的背景难以消除,无法定量且分辨率低,是RNA-FISH技术应用的巨大障碍。本文基于第3代杂交链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version 3.0,HCR v3.0),利用一对分裂式探针消除非特异杂交背景,并引发荧光信号放大反应,建立了针对肠道病毒A71 (enterovirus-A71, EV-A71) RNA的敏感、特异的FISH检测方法,并将该技术与蛋白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检测结合,通过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成像,成功地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了EV-A71感染细胞后病毒RNA与其聚合酶3D蛋白的分布变化和相互作用情况,并对细胞中病毒RNA和3D蛋白进行定量。发现相较于传统定量方法,如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新一代RNA-FISH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病毒RNA和3D聚合酶的表达情况与群体细胞检测的结果在趋势上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新一代RNA-FISH技术,可以克服群体细胞数量增减掩盖病毒组分变化的缺点,从而真实反映病毒在单个细胞中的变化。
2023 Vol. 18 (4): 203-210 [
摘要
] (
22
) [
HTML
(
)] [
PDF
2469KB] (
282
)
211
董泽令1,邓凤琳1,朱杰华1,王娟2,杜文胜1
外泌体miRNA hsm-let-7家族在胸水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和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情况,为寻找能够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提供依据。收集20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试验组)、20例肺炎合并炎性胸水患者(对照组2)的胸水和血清样本,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的血清样本,分离外泌体后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比较各组外泌体mi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对照组2血清外泌体mi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其中升高明显的有let-7a-5p、let-7c-5p、let-7i-5p和miRNA-126-3p,而试验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得更明显,其中升高最为明显的有let-7a-5p、let-7d-5p、let-7e-5p、miRNA-126-3p、let-7g-5p和let-7c-5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试验组胸水外泌体中miRNA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2胸水外泌体水平,升高较明显的有let-7f-5p、let-7g-5p、let-7d-3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本研究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和血清外泌体中miRNA与一般性肺炎合并胸水患者的胸水和血清中外泌体miRNA存在差异性表达,尤其hsm-let-7家族成员可能可以作为结核性胸水与一般炎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指标。
2023 Vol. 18 (4): 211-218 [
摘要
] (
17
) [
HTML
(
)] [
PDF
1066KB] (
335
)
219
曾敏敏1,吉滢1, 2,王雨柔1,戈艺潼1,郑学明1, 2,孟苒1,黄新祥1
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伤寒沙门菌在正常、酸性、高渗、氧化环境LB液体培养基及LPM液体培养基中分泌的OMV,并比较其形态、粒径及所含蛋白大小。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T-29、SW480及CT-26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OMV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统计体重及肝、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评价OMV在小鼠体内的毒性。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伤寒沙门菌分泌的OMV在形态、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高渗应激环境下分泌的OMV更多。OMV所含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正常和酸性环境LB液体培养基中为37×10
3
~72×10
3
,在高渗和氧化环境LB液体培养基中为25×10
3
~72 ×10
3
,在LPM液体培养基中为8×10
3
~55×10
3
。LPM培养条件下OMV能显著抑制SW480和CT-26细胞的增殖,将SW480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且对小鼠无明显肝、肾毒性。结果表明,LPM培养条件下OMV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CT-26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案。
2023 Vol. 18 (4): 219-226 [
摘要
] (
26
) [
HTML
(
)] [
PDF
3164KB] (
70
)
病例分析
227
朱惠怡,孙小瀑,杨森,郭一霖,张亚文,卢成瑜,陈德晖
儿童突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1例及文献复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极少引起肠炎,MRSA肠炎一般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及胃肠手术后的患者。本例患儿无长期用药史及手术史,突然出现发热、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而就诊,病初疑诊阑尾炎,完善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后未发现阑尾炎影像学征象,反而可见肠管异常扩张及气粪潴留,经肛管引流出大量墨绿色水样便。经咽拭子和粪便病原学检查,患儿确诊MRSA肠炎。给予万古霉素口服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儿康复出院。本文通过分析本病例及MRSA肠炎相关文献,对MRSA肠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深入剖析,为MRSA肠炎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3 Vol. 18 (4): 227-234 [
摘要
] (
35
) [
HTML
(
)] [
PDF
1414KB] (
247
)
235
王丹,杨向贵,许颖
苏黎世放线菌致腹膜透析导管隧道感染1例
苏黎世放线菌(
Actinomyces turicensis
)是一种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健康人群口腔中的主要菌群,该菌若进入其他部位引起感染,可导致放线菌病。本文介绍了1例苏黎世放线菌引起的腹膜透析导管隧道感染病例,患者先后经过美罗培南、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后,病变好转出院。本文通过介绍苏黎世放线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及治疗方法,从而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熟悉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强调临床和实验室应保持及时、有效的临床沟通,才能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2023 Vol. 18 (4): 235-239 [
摘要
] (
26
) [
HTML
(
)] [
PDF
1801KB] (
126
)
240
张晓煜1, 2,张丽2,吴卫星2,齐军2,吴宗勇2,王敏1
8例肿瘤患者脆弱拟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 BF)是人体肠道共生菌,也是临床工作中检出率较高的厌氧菌。本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集从8名肿瘤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11株厌氧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 技术鉴定为脆弱拟杆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5名患者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是脆弱拟杆菌最常见的易感因素(4/8);临床最常使用的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4/8);7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发热缓解,感染得到控制,复查血培养结果转阴。本报道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流感染脆弱拟杆菌的感染因素和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2023 Vol. 18 (4): 240-245 [
摘要
] (
18
) [
HTML
(
)] [
PDF
1360KB] (
346
)
246
罗艺兵1,付蕾1,覃珊珊1,曾江辉1,2
弗尼斯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1例
弗尼斯弧菌(
Vibrio furnissii
)是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多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得到。国内、外均少见对弗尼斯弧菌感染的相关报道。本文报道就诊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例急性腹泻患者感染弗尼斯弧菌病例,患者腹泻感染症状典型,表现为4年反复腹泻,7~8次/天。来自该病例的弗尼斯弧菌因部分生化反应与河流弧菌相似而难以区分,与质谱鉴定结果有所差异。最终本研究将通过16S rRNA测序后的基因组与相应的模式株基因进行平均核酸一致性 (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的比对,将此病原菌准确鉴定为弗尼斯弧菌。本文主要介绍了弗尼斯弧菌的生长情况、实验室检测,并回顾性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这对于提高实验室人员对该菌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少见弧菌引起的腹泻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3 Vol. 18 (4): 246-250 [
摘要
] (
21
) [
HTML
(
)] [
PDF
2053KB] (
188
)
综述
251
纪凌云1, 2,吴晶3,周旸3,吴文娟1
阴道微生物组与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人类阴道微生物组(vaginal microbiome,VMB)在维持人体健康和微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器官的微生物组相比,VMB表现出低多样性。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证实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高度相关。阴道微生物与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存在相关性,一方面乳杆菌可降低宫颈细胞的通透性,减少炎症反应,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而非乳杆菌主导的高多样性阴道菌群可表达与宫颈细胞黏附及毒性相关的基因,损伤宫颈及上皮细胞,引起HPV感染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另一方面,HPV 相关E7癌蛋白可通过NF-β-κB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少防御肽的分泌,从而抑制乳杆菌生长,导致阴道pH值升高和阴道致病菌的生长,引起VMB的结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VMB、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及病因,旨在寻找VMB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2023 Vol. 18 (4): 251-256 [
摘要
] (
20
) [
HTML
(
)] [
PDF
700KB] (
371
)